不为江鱼贱,谁能触热来。
竹枝惊怨女,萍水共深杯。
古堠西江上,层城北斗隈。
浮家何日定,又棹酒船回。
《同诸子舟中小酌》是明代诗人黎民表的作品。全诗如下:
不为江鱼贱,谁能触热来。
竹枝惊怨女,萍水共深杯。
古堠西江上,层城北斗隈。
浮家何日定,又棹酒船回。
我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释:
- 不为江鱼贱
- “不为江鱼贱”意味着诗人不认为江中的小鱼值得轻视,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价值的观念。这里的“贱”可能指的是物质的低微或者不被重视,而诗人通过否定江鱼的价值,表达了自己对于更高、更有价值的事物的追求。
- 谁能触热来
- “谁能触热来”表达了诗人的困惑和质疑,暗示着世间的纷扰和浮躁,以及人们对于名利的追逐和执着。这里的“热”可能象征着世间的繁华与热闹,而“谁能触热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纷扰的不屑一顾。
- 竹枝惊怨女
- “竹枝惊怨女”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竹枝的声音惊动了那些有怨言的女子。这里的“怨女”形象地表现了女子的忧愁和不安,而竹枝声则是她们心中的悲鸣和叹息。
- 萍水共深杯
- “萍水共深杯”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如同萍水相逢,却能在彼此的陪伴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 古堠西江上,层城北斗隈
- 这两句诗通过对古代烽火台和北斗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烽火台作为历史的象征,提醒人们不忘历史;而北斗星则是导航的指引,象征着指引前行的道路。
- 浮家何日定,又棹酒船回
- 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了人生漂泊不定的问题,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他问:“我们何时能够安定下来,不再为生计奔波?”同时,他还表达了再次扬帆起航,继续追寻生活乐趣的愿望。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记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