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千折抱燕台,岂谓天骄饮马来。
兵气旋销乌鸟乐,阵云初散鼓鼙哀。
一时猛将多蝉冕,三黜儒生尚草莱。
卧病衡门秋又晚,几时东阁待重开。
《和公实燕台感秋》赏析
在阅读黎民表的《和公实燕台感秋》时,我们首先被诗中对桑干河的描写所吸引。“桑乾千折抱燕台”一句,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桑干河曲折蜿蜒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此地的历史厚重与沧桑。诗人通过描绘桑干河的地理特征,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让读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深远影响。
接下来是诗句“岂谓天骄饮马来”中的疑问语气,反映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和平岁月的渴望。这里的“天骄”一词,不仅指代历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也暗含了当时国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带来的破坏和社会动乱的无奈。
诗中“兵气旋销乌鸟乐”,则形象地描述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景象。乌鸟作为和平的象征,其欢叫声被“旋销”二字所取代,意味着曾经的战争已经结束,人们可以重新享受生活的平静与美好。然而,这短暂的安宁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忧虑:如何恢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阵云初散鼓鼙哀”,这句话描绘了战场上战后的场景,鼓声逐渐消失,带来了一种哀愁的情绪。这里的“鼓鼙”指的是战鼓,而“哀”字则传达了战争留下的悲痛。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后果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一时猛将多蝉冕”与“三黜儒生尚草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猛将代表着英勇和力量,而儒生则象征着知识和文化。这里,诗人可能在批评那些只注重权力和地位的人,同时也在讽刺那些因缺乏真知灼见而被贬谪的人才。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平等社会的向往。
“卧病衡门秋又晚,几时东阁待重开”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他因病卧在简陋的住所,感叹时光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持,以及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
《和公实燕台感秋》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对和平与稳定的追求。黎民表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期望,以及他在乱世中保持清醒头脑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