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燕台几变秋,才名应愧后时流。
雁来又值寒砧急,霜落偏惊木叶稠。
沧海烽烟犹溅泪,杜陵花竹未销忧。
长安正在浮云外,不为相思重倚楼。

“旅食燕台几变秋,才名应愧后时流”出自明代诗人黎民表的古诗《和公实燕台感秋》,其全文如下:

旅食燕台几变秋,
才名应愧后时流。

雁来又值寒砧急,
霜落偏惊木叶稠。

沧海烽烟犹溅泪,
杜陵花竹未销忧。

长安正在浮云外,
不为相思重倚楼。

注释与赏析

1. 旅食燕台几变秋

  • 注释:在燕地(今河北一带)生活或任职,秋天时节已多次更迭,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世事变化的感慨,以及对季节更迭带来的孤独和无常的认识。

2. 才名应愧后时流

  • 注释:虽然有才学和名声,但似乎总是落在他人之后,无法及时抓住机遇。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和成就的自省,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焦虑,担心自己的才华不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3. 雁来又值寒砧急

  • 注释:大雁南飞,而此时恰逢寒冬,传来了寒冷天气中敲击寒砧的声音,增添了几分凄凉。
  • 赏析: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深冬时节的孤独和寂寥的氛围,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敏感和深刻感受。

4. 霜落偏惊木叶稠

  • 注释:随着霜降,原本稀疏的树木上聚集了茂密的树叶,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惊喜。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和转折,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情感,既有惊喜也有感慨。

5. 沧海烽烟犹溅泪

  • 注释:大海之上烽火依旧四起,象征着战乱或动荡,而泪水仍然不断涌出。
  • 赏析:这里的“烽烟”不仅是对战争的描述,也隐喻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而泪水则代表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忧虑。

6. 杜陵花竹未销忧

  • 注释:杜陵(古地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附近),这里的花草繁盛却难以驱散忧愁。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杜陵美景的描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困扰,展现了诗人在美好环境中依然无法摆脱的心灵负担。

7. 长安正在浮云外

  • 注释:长安(古都,今西安),虽高居云外,但诗人并未因此而忘记思乡之情。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远方的深切思念,尽管身处高位,心中仍挂念着故乡和家人。

8. 不为相思重倚楼

  • 注释:即使心中有愁思,诗人也不为之所动,而是选择继续前行,不在高处凭栏沉思。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坚定,即使在深深的思念面前,他也选择放下心中的包袱,继续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世界。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揭示了人生的喜怒哀乐,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选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