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旗翠纛引祥烟,银烛光沉欲曙天。
象舞万方连玉陛,云韶千叠动金悬。
乘龙正向璿台日,鸣鸟应过洛邑年。
却羡枚皋能献赋,几回春酒醉宫筵。

【注释】

万寿节和吴舍人约卿:万寿节,皇帝生日。吴舍人,指唐玄宗宠臣张说(字子贱)。约卿,请他作诗。

珠旗翠纛引祥烟:用五彩的旗帜、仪仗来迎接吉祥的烟雾。

银烛光沉欲曙天:银色的蜡烛光芒照映着天空,天快亮了。

象舞万方连玉陛:大象跳舞,在玉阶前舞蹈。象为瑞兽,象征吉祥。

云韶千叠动金悬:像乐曲《云韶》那样层层叠叠地演奏,使乐声振动在悬挂的黄金乐器上。

乘龙正向璿台日:天上飞龙正朝向东边的璇台。传说中东方有座瑶台,是仙人居住之地。

鸣鸟应过洛邑年:鸣鸟叫声回荡在洛阳城中,洛邑指洛阳。

却羡枚皋能献赋,几回春酒醉宫筵:羡慕枚皋(字叔则)会写文章,几次在宫中宴饮的时候喝醉。枚皋是西汉辞赋家,擅长写作。《汉书·艺文志》:“汉兴,改称太史,司马相如作《子虚赋》,扬雄作《解嘲》,桓君山作《新论》,班固作《答客难》。孝武时,本文摘要:‘武帝时,枚皋才非仲舒比也,而好辞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经,或拟《庄》、《楚》,则曰:‘太古之事,未可明言也;睹一目而道尽者,其惟庄乎!’”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在万寿节与友人张说同席吟咏之作。

首句“珠旗翠纛引祥烟”,以五色旗、仪卫队开路,迎祥烟入宫。这形象地描绘了节日的气氛。接着“银烛光沉欲曙天”,写夜将旦时宫廷里点起无数银烛,照亮整个天空,把天也照得通红。“象舞万方连玉陛”,象在玉阶前舞蹈。象为瑞兽,象征吉祥。“云韶千叠动金悬”,云韶(云曲),乐名,即《云门》乐章。这里以云韶比奏乐,说明宫中乐队奏乐之声连绵不绝,传遍全宫,使悬挂在空中的乐器也为之振动起来。以上四句,写节日庆典的盛况,气氛热烈欢快。

“乘龙正向璿台日”,写太阳高高升起,天上飞龙正在朝东璇台上飞去。传说中东方有座瑶台,是仙人居住之地。《列仙传》记载:“王子晋学仙得道,乘白鹤升天,过玉城十二重。”这是诗人想象中的仙境。

“鸣乌应过洛邑年”,写洛邑(今河南洛阳)上空传来喜鹊的鸣声。洛邑是古代国都,这里借喻京都。鸣乌是报时之禽,此处以鸣乌代指时辰已至。这句意思是说,鸣乌啼叫的声音已经响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末二句“却羡枚皋能献赋,几回春酒醉宫筵”,写诗人自己羡慕枚皋善于作赋,多次在宫中宴会时因醉而眠。枚皋是西汉辞赋家,擅长写作。诗人在这里是以枚皋自比,说他虽然不能像枚皋一样擅长作赋,但能在宫中宴会时因醉而眠,也算是一种才能吧。

此篇描写万寿节的盛况,表现了诗人对盛世的颂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