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起真从七洞天,又持旌节向南滇。
才名宣室方前席,筹策秦中未乏贤。
远檄正迎金马使,清词不赋夜郎篇。
莫愁万里浮云隔,矫首扶桑是日边。
诗句释义:
- 凤起真从七洞天,又持旌节向南滇。
- “凤起真从七洞天”:凤凰在天空中展翅飞翔,象征着高贵和力量,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胡兵宪伯贤的尊敬和期待。
- “又持旌节向南滇”:持旌节,即手持朝廷授予的符节,向南滇(云南)进发,意味着胡兵宪伯贤即将踏上征程,前往南方边疆。
- 才名宣室方前席,筹策秦中未乏贤。
- “才名宣室方前席”:才名,即才能和名声,宣室是汉代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为人才云集的地方。这句话表达的是胡兵宪伯贤才名卓著,如同被置于朝堂之上,受到众人的关注和尊重。
- “筹策秦中未乏贤”:筹策,即筹划和策略,秦中指秦国,这里可能暗示着胡兵宪伯贤将在北方的秦中地区(今陕西一带)施展才华,解决困难,没有缺乏贤才的情况。
- 远檄正迎金马使,清词不赋夜郎篇。
- “远檄正迎金马使”:远檄,即远方传来的命令,金马使,古代的一种使者,这里指胡兵宪伯贤将要迎接的使命。
- “清词不赋夜郎篇”:清词,即清新脱俗的文词,夜郎,古代对偏远地区的称呼。这句话表达的是胡兵宪伯贤将要前往的远方地区,他不会吟唱那些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而是会吟诵清新脱俗、充满智慧的文词。
- 莫愁万里浮云隔,矫首扶桑是日边。
- “莫愁万里浮云隔”:莫愁,意为不要担心,万里浮云,形容距离遥远。这句话表达的是胡兵宪伯贤即将面对遥远的万里路途,但他并不感到担忧和恐惧,因为他知道前方有扶桑作为指引。
- “矫首扶桑是日边”:矫首,即抬头仰望,扶桑,即太阳的东方升起之地,这里指日本。这句话表达的是胡兵宪伯贤将目光放得更远,他的目光投向了远方的扶桑,寓意着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