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角常瞻御扇前,岂知人世有桑田。
金縢顾命留三相,玉辇升中已一年。
封似灞陵终用俭,衣留轩冢合成仙。
微臣握管恩偏重,痛彻龙髯上九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作者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的要求和答题的方向,再仔细阅读全诗,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然后依据相关的内容进行表述。
第一联“日角常瞻御扇前,岂知人世有桑田”,意思是说皇帝的额头常常仰望着御扇,哪里知道人间竟然沧海成了桑田。诗人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出了对于世事沧桑的感慨。
第二联“金縢顾命留三相,玉辇升中已一年”,意思是说在金滕裹着的遗嘱中留下了三位丞相的姓名,而玉辇已经升上了天空整整一年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第三联“封似灞陵终用俭,衣留轩冢合成仙”,意思是说虽然封地就像灞陵一样简朴,但衣饰却可以保存下来成为仙人。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第四联“微臣握管恩偏重,痛彻龙髯上九天”,意思是说作为一个臣子手握笔杆,受到的恩惠更加厚重,以至于连皇帝胡须上的毫毛都感受到了,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君王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朝代更替、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君主的感激之情。
【答案】
祗事昭陵述感
日角常瞻御扇前,岂知人世有桑田。
金縢顾命留三相,玉辇升中已一年。
封似灞陵终用俭,衣留轩冢合成仙。
微臣握管恩偏重,痛彻龙髯上九天。
赏析: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因遭宦官排挤,被贬为江州司马。诗人在江州写下此诗,以抒写忧国忧民之心。
起联两句,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朝廷政治黑暗的愤慨之情。首句写自己日夜仰望皇帝之扇,暗含自己身处朝廷却不得重用的无奈之情;次句写自己不知世间世事变化如此之大,暗含对朝廷朝政混乱无纲的无奈之情。
颔联两句,诗人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之情。“金螣”是古代的一种文书,其作用是记载重要政事,“顾命”指临终嘱咐或托付重任之意。“三相”指宰相三人。诗人通过“留三相”的叙述,表明自己关心国家的政务和朝政的稳定。
颈联两句,诗人运用比喻,表达自己对于名利的看法。“封似灞陵”指自己的封地像灞陵一样简陋朴素;“轩冢”指自己的墓地像轩辕台一样高耸入云。诗人通过“用俭”和“成仙”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并不执着,更注重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诗人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对君王的感恩之情。“微臣”自谦,“恩重”是说自己得到君王的恩惠太多太重了,“痛彻”是说自己对君王的思念之情非常深厚。诗人通过“握管”和“龙髯”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君王的忠诚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