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执戟早为郎,岂意云霄落羽伤。
一卧摄山迷药草,几从江左擅文章。
明时不重怀沙赋,远播知无适越装。
藉藉广平声绩在,御屏前已记循良。

【注释】

中朝:朝廷。执戟:指担任官职。早:很早就。为郎:在朝廷做官。岂意:哪料得到,意想不到。云霄:比喻朝廷。落羽伤:坠落羽毛的悲伤,这里比喻失宠。摄山:地名,在江苏省宜兴县西南。迷:迷失。几从:几次跟随。江左:今江苏南京一带,古代属江南地区,故称江左。擅文章:擅长文采。明时:明智的时代。怀沙赋:屈原作的辞赋名。远播:传播很广。适越装:适宜到越国去的服装,这里指被贬谪到南方。藉藉广平声绩:形容名声卓著。广平:人名,姓王,字广平。御屏前已记循良:皇帝的御屏上已经记载着他的政绩。循良:贤良,好官。

【赏析】

姚叔卿(公元?—公元856年),字子华,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与张籍友善,张籍曾作《赠秘书监姚少监诗》以赠之(见《全唐诗》卷五十二)。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诗人任淮南观察使时。

首联点出题中“送”字,说明是送姚叔卿南迁。“中朝执戟早为郎”,说早年就入仕朝廷做了一名小官。“岂意云霄落羽伤”,暗用《楚辞·九章·惜诵》中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意,表示对姚叔卿南迁的惋惜之情。“一卧摄山迷药草”,写姚叔卿在摄山隐居的生活。因他善于医术,所以有“迷药草”之语。“几从江左擅文章”,说他几次跟随姚叔卿到过长江以南的江东地区,并在那里颇有声誉。这两句是说,姚叔卿的南迁,是由于他在官场上的失意而引起的。

次联“明时不重怀沙赋”。意思是说,如今圣明的时代不会看重像屈原那样沉江自尽的忠臣,因而只能“落羽伤”。这两句是说,自己对姚叔卿南迁感到十分惋惜,但同时也想到姚叔卿之所以南迁,并不是出于什么忠贞之节,而是由于自己在政治上不得志。

三联“远播知无适越装”。意思是说,姚叔卿南迁之后,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推崇,而且他的名声也一定传播得很远。“适越装”,泛指适合南方风土人情的衣服。这两句是说,姚叔卿南迁之后,必定会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敬。

末联“藉藉广平声绩在,御屏前已记循良”。“广平”是人名,字号为“广平”,是东汉初年的著名大臣。这两句是说,姚叔卿在南迁之前,已经在朝廷上建立了很大的功绩,皇帝的御屏上也记着他的名字了。“御屏前”指皇帝面前。这两句是说,姚叔卿在皇上面前也有很好的政绩。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在朝廷上所建立的政绩的一种自谦说法。

这首诗在结构上前后照应。第一联总领全诗,交代了姚叔卿南迁的原因;第二联由姚叔卿南迁引出自己的感慨;第三联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第四联则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