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沙鼓吹引行驺,不作平原十日游。
下士敢因县榻重,故人宁为解衣留。
江霞欲变千峰雪,篱菊初残九月秋。
不是王程虚物色,卿云遥待郢歌酬。

【注释】豫章:郡名,今江西境内。王敬美:人名。龙沙:指沙漠,这里借指边塞。鼓吹行:一种军中乐舞。驺:古时驱马的仆人。平原:指汉将赵充国屯田的“屯”,在今青海湖周围。作:停留。下士:对地位低的人的自称。县榻:悬空悬挂的榻,形容简陋。重:指厚待。故人:旧日的朋友。解衣:脱衣服,表示亲热和信任。江霞:指江边的晚霞。篱菊:篱笆旁的菊花初放未凋谢。千峰雪:形容山峦如白茫茫的雪。九月秋:指深秋时节。卿云:即卿云之歌,《楚辞·九歌》中篇名。郢(yǐng)歌:楚国郢地的歌曲,这里比喻王敬美的歌声。

【赏析】此诗是诗人赴任豫章郡时遇见友人王敬美的酬答之作。《唐诗别裁集》引吴乔的话说:“王敬美为唐右丞子昂之舅,子昂以诗赠别敬美,诗曰:‘莫作人间游冶场,罢听边将奉金觞;若逢胡骑窥渭水,莫向秦关问故乡。’盖谓敬美也。”王敬美是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进士,做过永州司马等官。此诗大约是诗人于大历六年(771年)赴豫章任职时,与朋友王敬美的唱和之作。

首句写自己到豫章赴任,一路上所经之地,全是边地荒凉之地,没有一点生机。次句用“不作”二字表明自己的态度,不停留,不逗留,只作短暂停留,匆匆而过。三、四两句写自己在边地停留期间,受到当地百姓的热情款待。他们不仅让作者坐上等的马车,还亲自动手,为他准备了丰盛的食物,让他吃好,睡好。作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所以有“故人宁为解衣留”的诗句。

五、六两句描写边地景色。夕阳西下,霞光映照在千峰万壑之上,使山色如同被积雪覆盖一般,十分壮观。而此时篱笆旁的菊花刚刚盛开,还未凋零,又给人们平添了几分生气。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一般。

七、八两句写诗人离开豫章时的情景。他站在城门外,遥望远方,只见一轮红日正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照亮了整个大地。此时,他又想起了即将到来的王程,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他想到,自己即将离开豫章,回到京城长安,那里有许多老朋友等着与他相见。他不禁吟出“卿云遥待郢歌酬”。这里的“郢歌”指的是楚国郢地的歌曲。它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