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树丛中共酒杯,又逢持节故乡来。
金闺通籍三株秀,白社题诗八斗才。
离席暂因歌舞缓,王程争待简书催。
汉廷不为淮南事,愿播薰弦向九垓。

【注释】

  1. 桂树丛中共酒杯:以桂树比喻故乡。
  2. 又逢持节故乡来:李比部是作者的友人,他此次出使闽中。
  3. 金闺通籍三株秀:指李比部的才华出众。金闺通籍,指科举及第后入仕为官。
  4. 白社题诗八斗才:指李比部有很高的文学造诣。白社,指李白。
  5. 离席暂因歌舞缓:因为酒席上还有歌舞,所以暂时不动身。
  6. 王程争待简书催:因为李比部此次出使任务重要,所以催促他尽快上路。
  7. 汉廷不为淮南事:汉代朝廷没有处理淮南王刘安谋反的事情。
  8. 愿播薰弦向九垓:希望把《诗经》中美妙的歌声传播到九天之外的地方。
    【赏析】
    《赠李比部伯任使闽中》,此诗作于天宝末年,当时李、杜二人都客游于长安,彼此相知甚深,经常一起交游赋咏。此诗即为杜甫赠给好友李华之作。
    全诗四联,第一联写诗人在与李华欢饮之时,又见李华持节还乡,不禁想起当年同在长安为官时的情景;第二联用典赞颂李华的才华与学识;第三联写诗人惜别之意,劝勉李华要抓紧时间早日启程;尾联则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愿。
    首联“桂树丛中共酒杯,又逢持节故乡来。”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诗人在桂花盛开的环境中与李华畅饮,又见李华持节还乡。这里,诗人运用了“桂”这一意象,既点明了地点(桂树丛中),又渲染了气氛(桂树芬芳)。同时,通过“共酒杯”这一动作描写,也展现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颔联“金闺通籍三株秀,白社题诗八斗才。”则是对李华才华的赞誉。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其中“金闺通籍”,指的是李华科举及第后入仕为官;而“八斗才”则是指他的文学造诣。这两个典故都源于《世说新语》,其中记载了谢安与阮籍等人的故事。在这里,诗人将李华比作这些古人中的佼佼者,既赞美了他的才华,又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颈联“离席暂因歌舞缓,王程争待简书催。”则进一步描绘了李华与友人惜别的情景。这里的“王程”指的是李华此次出使闽中的任务;而“简书催”则暗示了任务的重要性。然而,尽管任务紧迫,李华却依然沉浸在歌舞声中,不愿离去。这一对比鲜明的画面,既展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人们往往过于沉迷于享乐,而忽视了责任和使命。
    尾联“汉廷不为淮南事,愿播薰弦向九垓。”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这里的“九垓”指的是九天之外的地方。诗人希望李华能够将《诗经》中的美妙歌声传播到那个遥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听到这份美好的音乐。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祝福,也体现了他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重视。此外,这一愿景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李华出使闽中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诗歌也融入了丰富的典故和文化内涵,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