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神僧火,烧残有坏身。
浮生同瞥电,世界一微尘。
幻作元非有,归空亦未真。
益豪谁见相,减胛为留神。
震旦符初志,匡庐感宿因。
缄縢传大令,膜拜走王人。
鸠杖升莲座,田衣称氎巾。
一时多妙说,舍筏怅迷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含义,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 象教精舍:象教是指佛教中的教义,这里指的是佛教的寺庙。精舍是僧侣讲经说法的地方。
- 三昧神僧火,烧残有坏身。:三昧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神僧在这里指的是高僧。火是焚烧的意思。烧残有坏身,意味着高僧被焚烧而死。
- 浮生同瞥电,世界一微尘。:浮生是指人的生活,瞥电是闪电的光一闪而过。这个世界就像是一微尘一样微小。
- 幻作元非有,归空亦未真。:幻作是指幻境,元非是有,表示虚幻的存在并不是真实的。归空是指返回虚空。未真表示不真实。
- 益豪谁见相,减胛为留神。:益豪是谁?这是在询问一个未知的人或物。减胛为留神,意指为了保留神智而减少身体的部分。
- 震旦符初志,匡庐感宿因。:震旦是指中国的古代文明,初志是指初心。匡庐是指庐山,这里是作者隐居的地方。感宿因是指因为庐山的古老和神秘。
- 缄縢传大令,膜拜走王人。:缄縢是密封的意思,传大令是指传达重要的命令。膜拜走王人,意指因为王人的威严而被膜拜。
- 鸠杖升莲座,田衣称氎巾。:鸠杖是指手杖,莲花座是指佛像或圣像的底座。田衣是指农民的衣服,氎巾是一种头巾。
- 一时多妙说,舍筏怅迷津。:一时有许多精彩的论述,舍筏怅迷津,意指放弃船筏而陷入了困惑的河流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佛教禅宗为主题,通过描绘高僧的死亡、生活的短暂和世界的虚幻,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诗句简洁明快,寓意深远,充满了哲理和禅意。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诗人提出了人生如电闪、世界如微尘的观点,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土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既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又不失诗歌的艺术美感,是一首优秀的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