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清明节,仍余料峭寒。
风声生树底,雨气满林端。
堤草青犹短,山花湿未干。
季方千里隔,谁念客衣单。

注释:

1 . 清明节:我国的传统节日。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这一天天气转暖,草木萌发,古人认为万物至此皆已复苏,故有“清明”之说。

2 . 料峭(qiāo)寒:形容天气冷峻。料峭:寒冷而有力的样子。

3 . 风声生树底:风声从树林的底部传来。生:吹动,摇动。

4 . 雨气满林端:雨水的气味弥漫在树林的尽头。

5 . 堤草青犹短:堤岸上新长出的草还很短。堤草:指护城河、护城河边的草地。

6 . 山花湿未干:山上的花还湿漉漉的,没有干。

7 . 季方千里隔:我与弟弟分别在千里之外。季:指季弟,即你的哥哥。

8 . 谁念客衣单:谁还记得我穿着单薄的衣物在外漂泊呢。谁:疑问代词,指你。念:记念。

赏析:

此诗首联写时值清明,天气转暖,草木渐绿,然而诗人却因远隔千里未能同家人共赏春色,心中不免有些惆怅。颔联则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自然景色画面:微风吹过,树枝轻轻摇曳,带来阵阵风声;细雨飘洒,滋润着林中的每一片叶子。颈联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景象:堤旁新长的草叶尚显嫩绿,山上的花朵也沾上了点点雨珠,尚未完全凋谢。尾联则是诗人感慨自己身处他乡,远离亲人,只能独自承受孤独与寂寞,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人来。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通过对春雨、春风、春草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亲人的牵挂之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