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转江峡,处处响哀猿。
极浦云方合,连山雨正昏。
接条时自拄,饮水复相援。
不待三春尽,先伤游子魂。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黄日思的一首七律,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江中四咏,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一组诗,共四首。

首联“舟行转江峡,处处响哀猿”,写诗人乘坐小船在江流湍急的峡谷里行进,听到山中传来的阵阵凄厉的猿啼声。“舟行”即船行,诗人以舟为载体,乘着船在长江三峡中穿行,沿途所见,都是令人伤心的景象:江边猿啼声声不绝于耳,两岸山峰时隐时现。“处处”二字,点明了诗人所见所闻的地点之多。诗人用“哀猿”(即山中的猿叫)来渲染气氛,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惋惜之情。

颔联“极浦云方合,连山雨正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景物:江水奔流到尽头处,云雾开始聚集;连绵起伏的山峦上,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诗人以“方”、“正”二字,突出了雨势的猛烈和天空的昏暗,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气氛,使人感觉到一种凄凉之感。

颈联“接条时自拄,饮水复相援”,诗人继续描写了江边的情景:江边的树木被风吹弯了腰,似乎随时都会折断;而那些飘零的树叶又相互支撑着,顽强地生存着。这里的“接条”指的是江边那些被风刮弯了树皮的柳树;“饮水复相援”则是说那些漂浮在水中的树叶相互支撑着,仿佛是鱼儿们相互帮助一样。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景色,也表现了诗人面对恶劣天气的乐观态度,体现了他的豁达胸怀。

尾联“不待三春尽,先伤游子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诗人以“不待三春尽”来强调离别的时间之短,而“先伤”则暗示了这种离别的痛苦。诗人用“游子魂”来形容朋友离去后所带来的悲伤情绪,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江中景色的描绘和对离别情景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惋惜和不舍之情。诗中的关键词“哀猿”、“极浦”、“连山”、“接条”、“饮水”等词语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