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客弄春水,江皋生彩云。
纷纷初散绮,叶叶渐成文。
蔽日皆相映,流风乍不分。
何因可持赠,欲以慰离群。
【注释】
江中四咏: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江中四咏》: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谢客弄春水:谢灵运(385~433),东晋著名诗人、山水诗派代表人物。他游山玩水,以山水入诗,有“山水之秀美,莫若谢公”的美誉,其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千古传颂。
江皋:江岸。皋,通“皋”,水边的高地。
初:刚刚。
绮:指彩色的织物,这里比喻江中的彩霞。
成文:指彩云渐渐凝聚成行。
蔽日:遮住太阳。
分:分开。
何因:为什么。
可持:可以拿着。
慰:安慰。
【译文】
谢灵运在春天里观赏了江水,欣赏了江上的美景。
江边刚刚出现了五彩缤纷的彩霞,树叶上渐渐凝聚成美丽的彩云。
彩云遮住了太阳,仿佛连清风也分不开它的光芒。
为什么可以用它来作为礼物,想要用它来安慰我远离群体的孤寂呢?
【赏析】
本篇是一首咏物小诗,通过描写江中景色,赞美了江中彩云的美丽,并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对友人黄日思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首联“谢客弄春水,江皋生彩云。”开篇即写春景。“谢客”点名了题中所要咏叹的对象——谢灵运;“弄春水”则表明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色图。谢灵运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他游山玩水,以山水入诗,有“山水之秀美,莫若谢公”的美誉。他游历江南山水时,曾登临浙江岸边,欣赏了江中美景,留下了许多传世的诗句。
颔联“纷纷初散绮,叶叶渐成文。”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彩云初散,像五彩斑斓的织物在空中飘荡;彩云逐渐凝聚,形成了美丽的图案。这一联将彩云比作五彩斑斓的织物,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盎然;又以“纷纷”形容彩云飘散的样子,以“叶叶”形容彩云凝聚的样子,形象鲜明,富有诗意。
颈联“蔽日皆相映,流风乍不分。”描绘了彩云与阳光、空气相互映衬的美丽画面。彩云遮住了太阳,仿佛连清风也分不开它的光芒;彩云与阳光、空气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这一联通过对光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尾联“何因可持赠,欲以慰离群。”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希望用彩云来送给远在他乡的朋友,以此来安慰他远离群体的孤寂之感。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情厚意,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这首诗以春天为主题,通过赞美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对友人黄日思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春天景象。同时,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优美的意境,又有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