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弃东朝养,千秋不复归。
夜台长寂寞,月殿少光辉。
野露栖金碗,山风动玉衣。
茂陵多碧草,春日自芳菲。
诗句释义
- 谒茂陵祀孝贞太后: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孝贞太后的敬意,并计划在茂陵(即孝贞太后的陵墓)进行祭祀。
- 一弃东朝养:这里的“一”和“弃”都是表示决断或告别的意思,暗示着孝贞太后生前可能被东朝抛弃或受到不公正待遇。
- 千秋不复归:意味着孝贞太后的英灵已不再归来,强调了她已逝去的生命。
- 夜台长寂寞:夜台是古代为死者设置的墓地,此处指孝贞太后的墓地。长寂寞表达了墓地的孤独和哀思。
- 月殿少光辉:月殿通常指的是月亮照耀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孝贞太后的安息之处,而“少光辉”则形容了这个地方的昏暗和冷清。
- 野露栖金碗,山风动玉衣:描述了夜晚的场景,野露和金碗可能指的是孝贞太后的遗物,山风和玉衣则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又宁静的画面,展现了孝贞太后的高贵与尊严。
- 茂陵多碧草,春日自芳菲:茂陵是孝贞太后的陵墓,碧草代表其坟墓周围生长的草木,春天时自然更加芬芳。这句表达了对孝贞太后逝世后依然保持着尊贵与美丽的怀念。
译文
瞻仰茂陵,祭奠孝贞太后
她曾被东朝抛弃,千年之后不再回返
夜深人静时,墓地显得格外寂寞冷清
月光洒落在那寂静的宫殿上,少了往日光辉
她的遗物——金碗,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凄凉;
玉衣随风轻轻飘荡,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荣光
茂陵之上,碧草如茵,春天的气息更加浓郁芬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亡国之君、颂扬其美德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孝贞太后一生的辉煌与不幸,以及她在身后留下的无尽思念。整首诗情感深厚,语言优美,既有对亡者的哀悼,也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豪放与深情并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