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竹窥丹洞,临池坐碧沙。
翠杯寒玉水,石碗净云芽。
展簟来风色,吹笙上月华。
休论河朔饮,讵似醉流霞。
【注释】
1.丹洞:道家指神仙居住的洞府。
2.碧沙:指清澈的湖水或山泉。
3.翠杯:绿色的杯子,泛指酒器。
4.石碗:石头制成的碗,泛指酒器。
5.展簟(zhěn):展开竹席。簟,一种用竹、草等编织而成的坐具。
6.风色:自然景色,风光。
7.河朔:古地名,这里泛指南方水乡地区。
8.流霞:云霞。
【赏析】
《夏日游道观》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夏日游览道观,看到清幽的环境,便即景生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道观中的景色,抒发自己的感情。全诗写景如画,清新自然,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首联“隔竹窥丹洞,临池坐碧沙”,描写了诗人观赏丹洞和碧沙的情景。诗人隔着竹丛看到丹洞,站在池塘边欣赏碧色的沙滩,形象地表现了道观的幽深和静谧。这两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道观的独特风貌和宁静环境,为下文的抒情作好了铺垫。
颔联“翠杯寒玉水,石碗净云芽”,具体描绘了道观中的景象。诗人用“翠杯”和“石碗”来比喻道观中的酒器,将它们拟人化,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情感。这里的“寒玉水”指的是清澈见底的山泉或溪水,而“净云芽”则指的是山上生长的云芽茶叶。这些茶园中的嫩叶被泉水洗涤过,变得晶莹透亮,宛如云雾般美丽。通过这一对比,诗人生动地描绘了道观中清新的自然景象。
颈联“展簟来风色,吹笙上月华”,进一步展现了道观中的美景。诗人打开竹席迎接着微风,让风吹拂着身体,感受着自然的清凉;同时,他还吹起笙箫,奏出美妙的旋律。这里的“展簟”指的是展开竹席,是一种休息的姿态;“吹笙”则是演奏乐器的动作。这两个动作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尾联“休论河朔饮,讵胜醉流霞”,总结了诗人的感受。诗人在品味道观中的美酒时,不禁感叹其美妙无比,甚至超过了醉眼看流霞的境界。这里的“河朔饮”指的是北方的水乡地区的饮酒习俗;“醉流霞”则是指沉醉于美丽的云霞之中。诗人通过比较,表达了自己对于道观中美酒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道观的美丽景象和独特氛围,通过具体的景物和动作,将诗人的感受传达给读者。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典故,如“丹洞”、“碧沙”、“翠杯”、“石碗”、“展簟”、“风色”、“笙箫”等,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得诗句更具美感和艺术性。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道观的独特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