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太凄清,不闻风叶声;
愁多追浅梦,影瘦照寒檠。
青史信疑案,碧翁颠倒情;
驳翻殊未解,啁哳桀鸡鸣。

《夜寒》

霜月太凄清,不闻风叶声;

愁多追浅梦,影瘦照寒檠。

青史信疑案,碧翁颠倒情;

驳翻殊未解,啁哳桀鸡鸣。

注释:

夜幕降临,寒霜覆盖的月亮显得格外凄凉,听不到风吹树叶的声音。

我因愁绪满怀而追忆着一些浅近的梦境,只见自己的身影在微弱的烛光中显得消瘦。

那些历史上的疑案,似乎都被颠倒了黑白,让人难以琢磨。

即使如此,我也无法理解这所有的疑惑,只能听到那如桀骜不驯的公鸡一样不停的啼叫。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深夜独处时所感之情的诗作。全诗以”夜寒”为题,描绘了诗人在寒冷之夜独自面对寂静、凄凉的夜晚时的孤独和无奈。

首联:“霜月太凄清,不闻风叶声。”霜月意味着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月光皎洁如霜。这里的“凄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慨。接着,诗人写到“不闻风叶声”,暗示着诗人在这个宁静的夜晚里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和寂寞。

颔联:“愁多追浅梦,影瘦照寒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忧愁而追寻那些浅近梦境,但梦中的影子却显得消瘦,只能映照出微弱的烛光。这里的“影瘦”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助。

颈联:“青史信疑案,碧翁颠倒情。”诗人用“青史”来比喻历史书籍,表示历史记载可能存在的争议和错误。同时,诗人将“碧翁”比作自己的形象,暗示着自己对于这些历史的疑惑和困惑。

尾联:“驳翻殊未解,啁哳桀鸡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问题的困惑和不解。尽管有人试图反驳这些观点,但它们并未得到解决,反而引发了更多的争议和争论。而最后一句“啁哳桀鸡鸣”则通过公鸡的啼叫声来强调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刻。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和诗人内心的抒发,成功地传达出了诗人在孤独和寂寞中的无奈和焦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