崚嶒品望著朝端,一木独支颠厦难;
误倚田横栖海岛,忍看胡马渡江干。
何曾先去为民望,惟有舍生取义安。
惭愧不才蒙寄托,展观遗札涕汍澜。
【注释】
《哭曾二云师相》是明代诗人王慎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泪”为线索贯穿全篇,抒发自己对恩师的思念之情。
崚嶒:高低不平貌。
朝端:指朝廷。
田横:秦末齐将,以死明志,后被项羽封为“壮武侯”。
胡马:指匈奴骑兵,这里泛指外族侵略者。
先民望:指先人的期望。
舍生取义:为了正义而不怕牺牲生命。安:安心。
惭愧:谦词,表示自愧不如别人。
展观遗札:打开老师留下的书信。
汍澜(yǎnlán):眼泪流淌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作于嘉靖三年(1524),此时,王慎中已辞官在家,在家乡过着闲居生活。他怀念自己的恩师,于是写下了这首七律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起笔“崚嶒品望著朝端”,写恩师的品学兼优,德高望重;“一木独支颠厦难”,写恩师独自承担着国家的重任;“误倚田横栖海岛”写恩师像田横一样,隐居海岛,不肯为外敌效力;“忍看胡马渡江干”,写国家正遭受外敌的侵扰,而恩师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敌渡过长江。四句诗层层深入,表达了诗人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
中间四句,写恩师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何曾先去为民望”,意思是说,恩师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岗位去为民谋利;“惟有舍生取义安”,意思是说,恩师只有不惜一切去保全大义才能心安理得。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恩师的深深崇敬和赞美之情。
诗人用“惭愧不才蒙寄托”来表达自己对恩师的敬仰之情,同时用“展观遗札涕汍澜”来表达自己对恩师的思念之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表达了诗人对恩师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