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秋风气好,入夜暑微消。
女伴歌声合,娥眉月影娇。
密林时落叶,曲涧远通潮。
光霁渺无极,谁同倚玉箫。

【注释】

1、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在8月7日或8日。

2、近秋:接近秋天的时候。

3、风气:气候和气象。

4、暑微消:炎热稍稍减退,气温下降。

5、娥眉月影娇:形容女子眉毛弯弯如月色一般美丽,月色娇美动人。

6、密林:茂密的树林。

7、曲涧:弯曲的山间小溪。

8、光霁:晴朗的天空,无云。

9、无极:无限。

10、倚玉箫:手执玉箫,倚着树枝吹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秋季节景色的七绝,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来表现秋天的特色。

首句“立秋前二夕闻歌”,以时间为序点明季节,并引出下文所要描绘的秋夜景色。

次句“近秋风气好,入夜暑微消。”诗人以“好”字来形容秋天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而“入夜”则表明是夜晚,“暑微消”则形象地描述了秋天的温度变化。

接下来三句“女伴歌声合,娥眉月影娇。”诗人用“女伴”指代了陪伴他的人们,通过“歌声合”表达了他们在夜晚的欢聚,而“娥眉月影娇”则描绘出了月亮的美丽和柔和,与前面的“微消”相呼应,共同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

接下来的四句“密林时落叶,曲涧远通潮。”诗人以“密林”和“曲涧”分别描绘了秋天树木的茂密和山间的曲折,而“时落叶”则形象地表现了树叶飘落的情景,“远通潮”则是形容山涧的水声与山势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

最后两句“光霁渺无极,谁同倚玉箫。”诗人以“光霁”描绘出天空晴朗的景象,而“渺无极”则表达了这种景象的无限广阔,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倚玉箫”则以手执玉箫的形象,展现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之中,不愿离去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