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亭存石磴,古木亦清幽。
永日未徂暑,凉风暗递秋。
蓟北音书断,填南羽檄稠。
杞人头半白,且得卧沧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评价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以及对自然景观及艺术手法的赏析。题干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因此,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对全诗的内容进行理解,然后逐句翻译。
“偶题”,即偶成的诗句,随意题写。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借咏石磴古柏抒写诗人的胸襟怀抱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同亭存石磴”是说在亭中还保存着石磴;“古木亦清幽”是说亭中的古树也显得非常幽静(或:树木茂盛,景色优美)。颔联点明题意,表明自己虽然身处炎热之中但并不感到烦闷。“永日未徂暑”,说明时间之长,而天气之热,但并未感到酷热难耐。“凉风暗递秋”则表明自己虽在炎夏,但却能领略到秋风习习,感受到凉爽宜人。这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表现环境的宜人,从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蓟北音书断,填南羽檄稠。”颈联是说:由于朝廷政治黑暗,战乱不止,所以消息阻隔,书信断绝;又因为战事吃紧,战事吃紧,所以征召频繁,急令催逼。“蓟北”“填南”指代北方和南方。“音书断”、“羽檄稠”都是指战事吃紧。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局势的忧虑之情。“杞人头半白,且得卧沧洲。”“杞人”典出《列子·仲尼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便每天做屋子准备逃跑,结果天没有塌下来,他却老了。后用“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这里指自己虽有忧虑,但还能安然自得地度过岁月。尾联是说自己虽然年老,头发已半白,但仍然可以像那在湖上悠闲自在地垂钓的老翁一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两句以“杞人”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心态依然平和乐观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译文:
我们同坐在亭子里欣赏着石磴上的古柏;它们高大挺拔,枝叶茂盛,景色优美。在亭里我度过了许多个炎热的日子;然而,却并没有感到酷热难耐。
在漫长的炎热日子里,我一直在享受凉爽的风;它时而送来了秋天的气息。由于国家多事,战事吃紧,我收到了从远方寄来的信函;这些书信都催促着我必须迅速行动起来。
由于朝廷政治黑暗,战乱不断,消息阻隔,书信断绝;又因为战事吃紧,战事吃紧,所以征召频繁,急令催逼。
我虽然已经老了,头上的白发已经半白了;但是我仍然可以像那在湖上悠闲自在地垂钓的老翁一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赏析:
首句起笔不凡,“同亭存石磴”,写出了石磴的存在,为后文作铺垫,同时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古木亦清幽”一句,描绘出了一幅古木参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心境。“永日未徂暑”,表明了时间的漫长,而天气的炎热却没有使作者感到烦躁,反而有一种超然的感觉,这正体现了作者超逸的人生态度。接着,“凉风暗递秋”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秋季的喜爱之情。“蓟北音书断,填南羽檄稠”,这两句话反映了当时战争频仍的局面,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们内心的焦虑不安。“杞人”这一典故被用来喻意自己虽然有忧虑,但还能安然自得地度过岁月。“且得卧沧洲”,以“沧洲”指代湖上悠然自得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尽管年事已高但心态依然平和乐观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无奇,但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旷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