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坛盘水夹幽亭,影落西山万仞青。
杜甫不须妨酒债,陆生元自有茶经。
春庭对月吟偏壮,夜漏斜河户未扃。
我欲从君更移榻,蒲萄架下两忘形。
诗句翻译:
石坛盘水夹幽亭,影落西山万仞青。
杜甫不须妨酒债,陆生元自有茶经。
译文注释:
石坛环绕的清澈水潭,将幽静的亭子映衬得更加幽深。
杜甫无需担心酒债问题,因为他自己有茶经可以解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坛盘水和幽静亭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石坛盘水夹幽亭,影落西山万仞青。
杜甫不须妨酒债,陆生元自有茶经。
春庭对月吟偏壮,夜漏斜河户未扃。
我欲从君更移榻,蒲萄架下两忘形。
诗句翻译:
石坛盘水夹幽亭,影落西山万仞青。
杜甫不须妨酒债,陆生元自有茶经。
译文注释:
石坛环绕的清澈水潭,将幽静的亭子映衬得更加幽深。
杜甫无需担心酒债问题,因为他自己有茶经可以解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坛盘水和幽静亭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释义:元冬已改仲,丹树故凝秋。 注释:元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一月初;已,指已经;改,指更替;仲,古代对二月的称呼;丹树,红树;故,仍然;凝秋,凝结着秋天的寒意。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深秋季节,看到树上的丹叶依然保持着秋天的颜色,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译文:冬季的第一个月已经到来,红叶依旧凝结着秋天的气息。 赏析:首句“元冬已改仲”,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元冬是冬天的第一个月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月色天街近,风香水阁浮。 花开莲子唱,风引竹枝讴。 此夕正七夕,能来同写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即将告别夏季的炎热。楼台,指高楼或高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将,即将。送,送别。暑,夏天。 2. 关塞已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关塞,古代边防要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已,已经。迎,迎接。秋,秋天。 3. 月色天街近:月光洒在街道上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之其二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纨扇感无极,金兰气欲浮。 何时携好伴,樵月共清讴。 踏断四峰路,浑忘世外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楼台上的景色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 2. 关塞已迎秋:关口和要塞都已经迎来了秋天的气息。 3. 纨扇感无极:手中的纨扇已经感受不到夏日的酷热,因为秋天的凉爽已经来临。 4.
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 【注释】:楼台即将送走炎热的夏季,而风和日丽的秋季正逐渐来临。 【赏析】:起二句点明时令和节候。 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 【注释】:大火星在夜空中燃烧,犹如太阳般明亮耀眼,到了夜里仍然如同白天;清晨起来的时候,感觉不到一丝凉爽,反而觉得比白天还热一些。 【赏析】:这几句是写天气的变化。“大火”即心宿,古人认为心宿与夏季炎热有关联。夜深了,但心宿还在天上高照
这首诗是郭西桥的《用韵奉答》第三首。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和对皇帝的忠诚之心。 第一句“元冬已改仲,皇历又颁秋”,意为新年已经到来,皇帝颁布新的历法。在这里,“元”指的是新的一年,“仲”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二个月,这里指春节;“皇历”是指皇帝颁布的历法或年号;“颁”是颁布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新的一年已经到了,皇帝颁布了新的历法。 第二句“天子万年圣”
【注释】 区见泉:人名,作者门生。 表弟新居寄贺:表弟新近建成的住宅,特此写信祝贺他。 自是栋隆吉:因为房屋建造得好,故能招来吉祥。 即看桂子秋:秋天时,树上的桂花开放了。 落成吾日醉,栖稳尔风流:你的新居落成之日,我要喝个大醉;你则安居乐业,潇洒自如。 琪花:美玉。 隔洲:隔河对岸。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者时任国子博士。当时作者与友人区见泉的新家落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用韵奉答郭西桥 其四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雁阵声何急,鱼书寂不浮。 天涯穷短目,泽畔苦长讴。 叹息美人远,寒山殷百忧。 ``` 接下来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 1.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 “元冬”指的是农历正月,“已改仲”意味着已经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的“碧水”可能是指清澈的水,而“旧涵秋”则表达了秋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于这碧水中。 2.
【注释】楼台:指高楼。楼台将送暑,零露已飘秋:楼台即将送走酷热的夏天,清晨时分,露水已经洒遍了大地。 绿树流芳润,横塘积翠浮:树木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像绿色的翡翠一样。横塘(池塘)里积水成碧,清澈如玉。 旧传双鲤信,谁唱跃鱼讴:从前有人传说过鲤鱼能传递书信,如今谁还唱起跳跃鱼儿欢歌呢? 泳藻熙然在,人间空百忧:游泳的鱼儿在水中快乐自在,然而人们却因为忧愁而感到烦恼。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喜走笔答之 - 关键词: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 - 注释:顷字在这里可能表示“不久”的意思,波来柬指的是书信或消息,有游樵之约意味着有邀请他去游山砍柴。 -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收到一封书信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这次出游的期望。 2. 忽传澜石扎,清兴亦樵关 -
楼台将要送走暑热的时节,江海即将涵纳秋天。 目送孤舟渐行渐远,神伤远山云雾缭绕。 骏马怜惜古调之音声,鸿雁唱起新讴歌。 百越升平日年,谁又能先解除忧愁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壶中日月此幽亭,花自芳菲草自青。 - 壶中日月: 这里比喻为小亭子如同壶中的日月,小巧玲珑而明亮。 - 幽亭: 表明这个小亭子是幽静的。 - 花自芳菲草自青: 描述亭子里的花和草都生机勃勃。 - 注释: “壶”在这里象征性地表达了亭子的小巧与珍贵,“日月”则形容其光芒四射,照亮整个环境。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
诗句释义与赏析 《听鹤亭和韵》鉴赏分析 1. 诗歌原文 小山曾见省南东,寓远翛翛倚碧空。 岂谓微垣施巧匠,亦移蓬岛入新丰。 双凫晓浥花间露,独鹤时鸣竹外风。 最是仙郎无一事,洗心高坐玉壶中。 2.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 小山:指诗人所处之环境或景致。 - 省南东:指某个行政区划的东南方向。 - 寄远翛翛倚碧空:形容诗人远离尘世,独自倚靠在广阔的天空之下。 - 岂谓微垣施巧匠
夜坐闻塔铃 何处佳人杂佩琼,恍疑莲步到寒更。 锵锵铁马迎风韵,细细铜驼达夜声。 几度琅珰思蜀道,半天钟磬落华清。 可堪迢递关山梦,羌到三城为尔惊。 译文: 夜晚坐在窗前听风吹着塔铃的声音,仿佛听到了远处的佳人的脚步声。 清脆悦耳的铃声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让我恍惚间以为佳人在莲步轻移向我走来。 清脆的铃声如同战马的蹄声,铿锵有力,给人一种豪迈的感觉;而铜制的骆驼铃则像是夜晚的乐声,悠扬婉转。
晴日登盍簪楼用海屿韵纪兴 三城处处是楼台,春望遥遥兴未灰。 东去海门真咫尺,西临华桂亦蓬莱。 浮云世界漂残叶,流水光阴落早梅。 旧日盍簪诗总在,几人先上碧山隈。 注释: - 三城:泛指城市,这里指代诗人所在的城市。 - 楼台:高楼大厦,这里指城市的建筑。 - 春望:春天的景色,这里指诗人对春天的感受。 - 真咫尺:非常近,几乎可以伸手到达的距离。 - 华桂:桂花,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 -
晴日登盍簪楼,用海屿韵纪兴 野蕨墙梅亦华筵,小炉残火更烹鲜。 乍晴街市欢元夜,时雨农家卜有年。 菜吐黄花金满径,桃含碧蕊玉拖烟。 登楼极目春无限,何处鸿音来远天。 注释: 1. 野蕨墙梅亦华筵:野蕨和墙边的梅花也像华丽的宴席一样美丽。 2. 小炉残火更烹鲜:小炉里的残火还在燃烧,继续煮着新鲜的菜肴。 3. 乍晴街市欢元夜:刚刚晴朗起来,街上的人都很快乐,庆祝元夜的到来。 4. 时雨农家卜有年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晴日登盍簪楼用海屿韵纪兴” :这是整首诗的开头,描绘了诗人在晴朗的日子里,登上盍簪楼并使用海屿韵进行创作的情景。 2. “倚栏犹自北风寒” :这一句描述了诗人站在盍簪楼上,仍然感受到北方的寒冷,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或对过去时光的感慨。 3. “忽忆皇都旧跨鞍”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突然回忆起自己曾在京城骑马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