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前皆有记,由来此地是仙家。
偷闲冉冉循芳径,纵目悠悠感岁华。
漫把真烟磨写字,旋淘丹井汲烹茶。
诗成坐啸无人和,时向池塘数野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五律体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浮邱社诗 —— “浮邱社”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社群,这里可能是一个古代的祭祀场所。“诗”则是作者在这里所作。
- 上赵縠阳太史宪长 —— “上赵縠阳”指的是地理位置,可能是在赵縠的南部或边缘地区。“太史宪长”则是一个官职,可能是负责记录和保护这个地方历史的官员。
- 唐宋以前皆有记 ——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唐朝甚至更早,表明这个地方的文化价值。
- 由来此地是仙家 —— “仙家”指的是仙人或者神仙居住的地方,意味着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道教或神仙文化背景。
- 偷闲冉冉循芳径 —— “偷闲”意味着在闲暇之余,慢慢地沿着花香四溢的小径行走。“冉冉”形容花木繁盛、香气浓郁的样子。
- 纵目悠悠感岁华 —— “纵目”指放眼远眺,“悠悠”表示时间过得很快,感慨岁月流逝。
- 漫把真烟磨写字 —— “真烟”可能是某种特殊的墨水,“磨写字”指的是用墨水书写文字。
- 旋淘丹井汲烹茶 —— “旋”意为立即,“丹井”可能是指用来煮水或制茶的井。“烹茶”即泡茶。
- 诗成坐啸无人和 —— “诗成”意味着诗歌已经完成,“坐啸”是一种文人墨客的自娱自乐方式,“无人和”表达了一种清高孤傲的态度。
- 时向池塘数野花 —— “池溏”可能是指池塘,“数”是计数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经常在池塘边数着野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点(可能是浮邱社)的一次游览经历。通过对这个地方的描述,展现了它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内涵。诗中流露出的闲适和孤独之情,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意境,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