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祷江神朝复昏,其如洪涝合西昆。
浮天水送千溪沫,入夜潮添三丈痕。
巨浪撼城城欲堕,长堤覆树树微存。
宪台拯溺凭高阁,号泣苍旻几断魂。

【注释】

春台:指春申君黄歇的府第,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惠纪:指《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的记载,鲁昭公在春申君家做客时被楚王拘禁。拜祷江神朝复昏:春天祭祀江神,早晨祭祀完傍晚又祭祀,祭祀活动一天中多次进行。洪涝:特大的洪水。合西昆:水势浩大,汇成巨浪。浮天:形容波浪巨大如天一般。千溪沫:指长江上波涛汹涌。入夜潮添:夜晚来临潮水上涨。三丈痕:指水位增高。巨浪撼城:巨大的海浪冲击到城墙上。城欲堕:城墙好像即将倒塌。长堤覆树:长堤被淹没,树木倒伏在水中。宪台拯溺凭高阁:在高处的平台上拯救溺水的人。号泣苍旻:大声呼喊哭泣。苍旻:天空。几断魂:几乎要哭得死去。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写诗人因春申君之故,在太湖边目睹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并以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诗以春申君之故,在太湖边目睹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并以此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叹。

首联“拜祷江神朝复昏,其如洪涝合西昆”,点出了题旨。诗人站在春申君的府第旁,望着滚滚的江水,心中不禁涌起敬慕之情。他虔诚地为江神祈福,祈求着春申君平安无事。但是,面对眼前的灾难景象,诗人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他担忧着洪水泛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他也对春申君的命运感到担忧。因为春申君曾为楚国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被困在太湖边无法脱身。这种双重的忧愁让诗人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

颔联“浮天水送千溪沫,入夜潮添三丈痕”进一步描绘了洪水肆虐的场景。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江水的波涛汹涌、激荡澎湃的景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他还通过对比手法,将江水的浩渺无垠与人们的渺小无助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诗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颈联“巨浪撼城城欲堕,长堤覆树树微存”则直接描写了洪水对城市和树木的冲击。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巨大的海浪比作有生命的存在,它们猛烈地撞击着城墙,让城墙摇摇欲坠;而那些古老的树木则被洪水淹没,只剩下枯枝残干在水面上摇曳不定。这种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危急万分的境地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恐慌和不安。

尾联“宪台拯溺凭高阁,号泣苍旻几断魂”则是诗人对救援行动的期待和感慨的抒发。他站在高高的楼阁之上,眺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江,心中充满了对救援行动的期盼。然而,当救援行动迟迟不能展开时,他不禁心生绝望之情。他大声呼喊着,泪水纵横交织在脸上,几乎要哭得死去;那种痛苦和无奈让人难以忘怀。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申君府第旁目睹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之后所创作的。它以春申君之故,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巨大的海浪冲击到城墙上,使城墙摇摇欲坠;古老的树木被淹没在水中,只剩下枯枝残干在水面上摇曳不定。同时,它还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国家危难等深沉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