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亦六朝变,声口皆馀波。
济之以浑淳,沛然遂成河。
中叶李杜兴,巍然萃其英。
古风赖一回,雄才砥沧溟。
晚唐又渐靡,清声徒泠泠。
作者岂不勤,气习良难胜。
五代更无闻,宋朝且未评。
诗句释义:
- 唐亦六朝变,声口皆馀波。
- 注释:”亦”表示同样或类似的意思。”六朝”指的是历史上的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时期在文化、艺术方面有许多值得称赞之处。”变”意味着变化。”声口”指诗歌的风格或特点。”余波”比喻事物留下的残余影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唐朝诗歌与六朝诗歌有相似之处,其风格也留下了余波。
- 济之以浑淳,沛然遂成河。
- 注释:在这里,“济”可以理解为帮助或补充。”浑淳”形容质朴而纯正的品质。”沛然”意为丰富充沛的样子。”遂成河”暗示这种品质汇聚后形成的壮观景象。这句话描述的是唐代诗人通过他们的作品,如杜甫和李白等人的诗歌,使得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就像江河一样浩荡。
- 中叶李杜兴,巍然萃其英。
- 注释:中叶是指中国文学史上的中期阶段,以唐诗最为突出。”李杜”分别代表唐代的两位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兴”表示兴起或繁荣。”巍然”意为雄伟壮丽。”萃其英”指的是聚集了最优秀的人才。这句话强调在唐朝中期,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出现,使得整个诗歌界都显得非常辉煌和优秀。
- 古风赖一回,雄才砥沧溟。
- 注释:这里的“回”可能指的是回归、重现或者重要的转折。”古风”通常指的是古典诗歌的传统风格。”雄才”意指杰出的才能。”砥”是磨砺的意思。”沧溟”指广阔的海洋。这句话表达的是古典诗歌传统的复兴,归功于一次重要的转折或回归,让那些具有杰出才能的人能够磨砺自己的才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发展。
- 晚唐又渐靡,清声徒泠泠。
- 注释:这里”靡”意为衰微或衰退。”晚唐”指的是唐朝晚期的诗歌创作,这一时期诗歌的风格趋向衰落和平庸。”清声”指清新脱俗的声音。”泠泠”形容声音清澈悠扬。这句话反映了晚唐时期诗歌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和生机,变得单调而缺乏深度。
- 作者岂不勤,气习良难胜。
- 注释:这里的“勤”指的是勤奋不懈。”作者”泛指诗人或作家。”气习”可以解释为气质或习气。”良”在这里用作副词,表示很。”不胜”意味着无法承受或超越。这句话表达了一个观点,即尽管诗人努力创作,但由于某些内在的气质或者习惯问题,很难超越或达到更高的境地。
- 五代更无闻,宋朝且未评。
- 注释: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段时期,这段时间内诗歌创作相对较少,因此没有显著的成就或影响。”闻”指的是被知晓或出名。”未评”则意味着尚未进行评价或认可。这句话说明在五代和宋朝期间,诗歌创作并没有引起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唐代不同时期诗人作品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从盛唐到五代再到宋朝的发展历程。诗中不仅提到了几位著名的诗人,还指出了每个时期诗歌的特色和成就,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此外,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维护的态度,强调了经典作品的价值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