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对明月,泠泠抚孤琴。
呦呦调鹿鸣,青青怀子衿。
清声流徵羽,逸响振穷林。
神理有感通,孑然独伤心。

诗句解释

1 皎皎对明月:形容月光明亮,洁白如玉。

  1. 泠泠抚孤琴:指弹奏琴声清亮,孤独而悠扬。
  2. 呦呦调鹿鸣:模拟鹿鸣的声音,表达山林中的生机与和谐。
  3. 青青怀子衿:用青色描绘衣领的颜色,象征纯洁或青春。
  4. 清声流徵羽:声音清亮,节奏明快,如同古代的五音(宫、商、角、征、羽)和七音(变徽、变宫、闰、变羽、闰变、大吕、应钟)。
  5. 逸响振穷林:声音悠扬远播,传遍整个树林。
  6. 神理有感通:精神与道理相互感应。
  7. 孑然独伤心:孤单一人,感到悲伤。

译文

皎洁的月光照亮夜空,我轻轻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声音。
山林间的鹿儿欢快地叫唤,我的心中充满对青春的怀念和向往。
清脆悦耳的声音流淌在旋律中,仿佛古代的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交相回荡。
虽然内心感受着自然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共鸣,但我却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内心伤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自然景象的互动,展现了一种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首句“皎皎对明月”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明亮的月亮,也象征着诗人面对光明而坚定的态度。紧接着“泠泠抚孤琴”则传达了一种孤独而深情的自我对话,反映了诗人在寂静环境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行为。

诗中“呦呦调鹿鸣”与“青青怀子衿”两句,运用自然的声音和颜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活力和年轻纯真的向往与怀念。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渴望青春的美好,又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孤独,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清声流徵羽”,“孑然独伤心”,则是情感达到高潮的体现。通过对音乐的细致描写,诗人展示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变化与冲击,从最初的愉悦和平静到最后的忧伤与失落,情感的转变显得尤为突出。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位文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心理变化,是一首情感真挚、内涵深刻的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