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祀空山客,如蚕不出匡。
一惭宁不忍,群吠果何妨。
将勿怪头换,幸非同谷亡。
灶觚存纪载,终老白云乡。

我将按照要求逐句解释原诗:

诗句解释

予卜居大田自癸巳今庚子夏羊城归七月至于十月率病偶一日午毕循塍行邻犬有见而吠者感而赋之

  • :我。卜居:在此处指选择定居或居住下来。自癸巳:从癸巳开始。今庚子:现在。夏羊城:夏天的羊城,可能是一个地名。:返回。七月至十月:从七月到十月。率病:经常生病。偶一日:偶然有一天。午毕:中午结束。循塍行:沿着田间小路走。邻犬:邻居家的狗。有见而吠:看到就吠叫。感而赋之:因被狗吠感到感动并作诗。

七祀空山客

  • 七祀: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七天祭祀,这里指连续的七天。空山:形容空旷的山野。:客人。

如蚕不出匡

  • 如蚕:就像蚕一样。不出匡:无法出去(被困住)。

一惭宁不忍

  • 一惭:一种羞愧。宁不忍:宁愿不忍心(也不愿)。

群吠果何妨

  • 群吠:成群的吠声。果何妨:确实有什么妨害吗?

将勿怪头换

  • 将勿怪:请不要责怪。头换:改变头部的意思,可能是指身份的变化。

幸非同谷亡

  • 幸非:幸运地不是(没有成为)。同谷亡:与同乡人一起死去。

灶觚存纪载,终老白云乡

  • 灶觚:灶边的锅台。存纪载:存在记录。终老白云乡:最终在白云般的乡村度过晚年。

译文

我选择在大田定居,自从癸巳年开始到现在的庚子年夏回羊城后,从七月到十月我一直身体欠佳,经常生病。偶然有一天中午结束时我在田间小路上行走,邻居家的狗突然吠叫起来,我感到被狗吠叫声所触动,于是写下这首诗。

我如同在空山中居住的客人,像是无法走出这个牢笼(比喻困境)。一次惭愧,无论如何我也不忍心。邻居家的狗吠叫,确实有什么妨碍吗?不要责怪我改变了头部的身份(可能指社会地位的改变)。幸运的是并没有和同乡人一起死去。灶边锅台的旁边还存留着记录,我终将在白云般的乡村度过余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生活境遇的真实写照,通过描写自己在一个空山中的居住状态,以及与邻居家狗互动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无奈、对自我价值的坚持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生活经历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