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吹拂岸陵移,鸾鷟龙麟各一时。
徒有文章谀冢墓,漫将山水写须糜。
鹃红血茜桃花雨,苔碣碧凝薤露枝。
莫道永和三月事,殷源今果愧羲之。

【注释】

天风吹拂岸陵移,鸾鷟龙麟各一时。

徒有文章谀冢墓,漫将山水写须糜。

鹃红血茜桃花雨,苔碣碧凝薤露枝。

莫道永和三月事,殷源今果愧羲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上巳节游山时所作。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古人于此日举行祓禊之礼,以祈福消灾。黄韬卿是宋代人。此诗作于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上巳节期间。

首联“天风吹拂岸陵移,鸾鷟龙麟各有时。”意思是:天风拂动着岸陵(指陵墓),鸾、凤、龟、麟等都是一时之人。这里诗人用鸾凤比喻贤臣,用龙麟比喻奸臣,表明自己对朝廷中奸佞之徒的不满与谴责。

颔联“徒有文章谀墓,漫将山水写须糜。”意思是:徒然地献媚阿谀,把美好的山川景色描绘得如此荒靡无度。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文章谀墓”出自《晋书·王戎》,他的儿子死后,王戎写了一篇祭文;“写须麋”,出自汉代枚乘的《七发》,形容吴客看到楚太子有一头长须,认为非常美丽,于是把自己的胡须剪下来送给楚太子,结果被楚太子嘲笑了一番。这两个典故都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为了迎合权贵而不惜牺牲自然景观的文人墨客的不满之情。

颈联“鹃红血茜桃花雨,苔碣碧凝薤露枝。”意思是:杜鹃啼红了桃花,桃花下沾满的是鲜血。这里的“杜鹃啼红”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的景象,同时暗喻了诗人对朝廷中奸佞之徒的憎恨之心。“苔碣碧凝薤露枝”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权贵们的讽刺之意。

最后一联“莫道永和三月事,殷源今果愧羲之。”意思是:不要以为永和年间的三月是美好的时光,如今的殷源却连魏晋时期的王羲之也比不上。这里的“永和”指的是东晋时期,当时的政治清明,文化繁荣,被称为“永和盛世”。而“羲之”则是王羲之的字号,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愧羲之”出自《世说新语·品藻》,说的是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左思曾自谦地说自己的文章不如张华、陆机等人,但被当时的名士谢安驳斥说他的文章虽然不及张华、陆机,但却超过王羲之。这两个典故都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知附庸风雅、却不敢正视现实的人或事的批评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上巳节这个特定节日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朝廷中奸佞之徒的不满与谴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权贵们的讽刺之意。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