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公已往遗踪在,遥挹风流想玉标。
堪笑为官多白望,可怜当国只青苗。
更无孤鹤飞明月,宁有潜蛟泣洞箫。
摇落江潭浑似梦,荔阴深处听回潮。
这首诗是诗人在灵州山上游览时所作。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 坡公已往遗踪在:这里的“坡公”指的是苏轼,他的足迹已经不在了(他去世了)。“遗踪”意味着他留下的踪迹或影响仍在。
- 遥挹风流想玉标:诗人抬头仰望,想象着东坡先生当年留下的风采(风度、气质)。“玉标”可能是指东坡先生的高洁品性,或者是指他在灵州山上的形象。
- 堪笑为官多白望:这里表达了对官场中那些只追求名利而不注重实际工作的人的讽刺。“白望”可能意味着这些人过于看重虚名,而忽视了实际的贡献。
- 可怜当国只青苗:这里可能是指那些只顾及民生而不考虑其他事务的官员。“青苗”可能是指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也可能指的是这些官员的工作重点。
- 更无孤鹤飞明月: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孤独的景象。“孤鹤”可能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孤独感,或者是对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的遭遇。“明月”则暗示了这种孤独感与自然美景相伴。
- 宁有潜蛟泣洞箫:这里用“潜蛟”和“洞箫”这两个意象来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潜蛟”可能象征着一种深藏不露的力量,而“洞箫”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常常与哀怨、悲伤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这句诗可能在表达一种深沉的感慨或是对某种失落的哀悼。
- 摇落江潭浑似梦:这句话可能是在写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摇落”可能表示季节的变化,也指人生的变迁或世事的兴衰。“江潭”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也可能是泛指广阔的江湖大地。“浑似梦”则强调了这种变化是如此迅速和突然,以至于让人难以捉摸。
- 荔阴深处听回潮: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诗人在荔树的阴影下聆听着潮水的涌动。“荔阴”指荔枝树的影子,而“回潮”则是指潮水退去后又重新涨起的情景。这两句诗可能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东坡先生遗迹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通过对比东坡先生的品质与现实官场中的一些现象,诗人展现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倾向。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