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传蕲水寇,远陷豫章城。
相国非无策,司徒况有兵。
旌旗当落日,鼓角动秋营。
克复烦公等,千门草已生。

注释:

  1. 蕲水:地名,在今湖北省。
  2. 豫章城:即豫章郡城,在今江西省。
  3. 相国非无策:相国(丞相),是古代对高级官员的称呼,这里指代的是皇帝或宰相,表示没有策略。
  4. 司徒:古代官名,掌管军务,这里指代的是地方行政官员,有兵。
  5. 旌旗:军队的标志,这里指代军队。
  6. 秋营:秋季的军队营地。
  7. 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复失地。
  8. 烦公等:麻烦您这些将领和士兵们,这里的“公”是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9. 千门:形容军营的众多,千门草已生:千门已经长出了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场景的诗,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首句“时事”点明主题,说明这是一首关于战争的诗。接下来四句描述了战争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对比“近传”“远陷”,突出了战争的严重性。接着两句“相国非无策,司徒况有兵”,指出虽然相国(皇帝)没有制定出有效的策略,但是司徒(地方行政官员)却拥有兵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相国无能的不满和对司徒有兵的赞赏。

接下来的四句“旌旗当落日,鼓角动秋营。克复烦公等,千门草已生。”则描绘了战争的场景,通过“旌旗当落日,鼓角动秋营”展现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激烈程度。最后一句“千门草已生”则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千门已经长出了草,意味着战争的破坏力之大。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和态度,认为战争不仅会带来破坏和损失,还会让人们感到疲惫和无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