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何充斥,君王本圣明。
近徵萧相国,远慰晋苍生。
气感风云会,威行海岱清。
腐儒无补报,歌咏答升平。
盗贼何充斥,君王本圣明。
近徵萧相国,远慰晋苍生。
气感风云会,威行海岱清。
腐儒无补报,歌咏答升平。
注释:
- 盗贼何充斥:形容当时盗贼横行,社会动乱不安。
- 君王本圣明:君王(指汉文帝)本身是圣明的。
- 近徵萧相国:最近征召了萧何,他曾经辅助刘邦打下天下。
- 远慰晋苍生:远方安抚了晋朝的百姓。
- 气感风云会:受到天地间风云变化的影响和触动。
- 威行海岱清:威严在东海、泰山一带得到了体现,使之清明。
- 腐儒无补报:无能的读书人没有任何帮助或贡献。
- 歌咏答升平:通过歌唱来赞美国家的和平稳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社会繁荣的赞美之情。诗人以“盗贼何充斥”开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而“君王本圣明”则是对汉文帝的赞誉,表达了对国家领袖智慧与仁德的信任。接下来,诗人提到了“近徵萧相国,远慰晋苍生”,指出萧何作为一位有才干的辅臣,不仅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远离朝廷的地方也能得到百姓的安宁。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也表达了对于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
接下来的“气感风云会,威行海岱清”则描绘了皇帝的威望如同风云一样影响深远,其正义和威严如同大海和泰山一样令人肃然起敬。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帝王权力的高度认可,也暗示了统治者的英明统治是国家安定的关键。
“腐儒无补报,歌咏答升平”,则讽刺了那些无能之辈,他们无法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贡献,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和平稳定的赞美,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状况的不满以及对理想中治国安邦者的期望。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一种对于国家治理和个人品德的双重要求,既强调了领导者的智慧和德行,也反映了普通人对于和谐社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