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秋意,诗人入咏歌。
五伦兴教化,六义自研摩。
僻巷非当路,闲门自养疴。
梦回风竹动,疑是佩声过。
诗句释义与赏析:
- “一日三秋意”
- 关键词:一日、三秋
- 注释:这里的“一日三秋”用来形容时间的迅速流逝,仿佛一天的时间就足以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深远与漫长。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以及对季节变换带来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 “诗人入咏歌”
- 关键词:诗人
- 注释:诗人,指代有才情的人。入咏歌,即创作诗歌。
- 赏析:反映了诗人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见解的能力。
- “五伦兴教化”
- 关键词:五伦
- 注释:五伦,通常指五种基本的道德规范或人际关系准则。
- 赏析:此句表明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遵循这些伦理原则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 “六义自研摩”
- 关键词:六义
- 注释:“六义”指的是儒家六种基本的文学表达方式,具体包括赋、比、兴等。
- 赏析:说明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文学技巧的运用,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表达效果。
- “僻巷非当路,闲门自养疴”
- 关键词:僻巷、闲门
- 注释:僻巷,指偏僻的地方;闲门,意指安静的门扉,可能是指隐居的地方。
- 赏析:描绘了诗人选择远离尘嚣、静心修身的生活态度和环境,反映了其追求内心平和、远离纷扰的哲学思想。
- “梦回风竹动,疑是佩声过”
- 关键词:梦回、风竹动、佩声过
- 注释:梦回,意味着梦中回到某个地方;风竹动,形容风吹竹子的声音;佩声过,可能是指佩玉声或其他清脆的乐器声。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场景,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可能寓意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思考。
译文:
一日之间仿佛过了三个秋天,诗人进入诗歌的世界吟唱歌唱。
五种伦理关系兴起教化作用,六种文学手法自然运用琢磨磨炼。
僻静小巷不是通往仕途的路,闲暇家门自然养生休息。
夜深人静时听到微风中竹叶摇曳声,仿佛是佩玉的声音穿过。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文人墨客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悟。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如风竹)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