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川云白,萧萧木叶黄。
羸骖秋日短,倦鸟暮天长。
不学疏儒术,无才愧宪纲。
清风肃蛮徼,千古想虞唐。

迁江道中

渺渺川云白,萧萧木叶黄。

羸骖秋日短,倦鸟暮天长。

不学疏儒术,无才愧宪纲。

清风肃蛮徼,千古想虞唐。

注释:

  1. 渺渺川云白:形容秋天的云彩像白色的大川一样无边无际。
  2. 萧萧木叶黄:描写秋天树叶变黄的景象。
  3. 羸骖秋日短:形容长途跋涉的疲惫,羸弱的马匹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无力。
  4. 倦鸟暮天长:形容鸟儿因为疲倦而飞翔得越来越低,天色也变得越来越长。
  5. 不学疏儒术:指不愿学习那些繁琐的儒家经典。
  6. 无才愧宪纲:没有才华,感到惭愧于自己不能胜任国家的法度和规范。
  7. 清风肃蛮徼:形容清风吹拂着边疆地区,带来肃然起敬的感觉。
  8. 千古想虞唐:表达对古代虞舜、唐尧等贤君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七律作品。全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国家法制和个人修养的思考。

首联“渺渺川云白,萧萧木叶黄”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诗人用“渺渺”形容天空广阔,“白”字则点明了云彩的颜色和质感。紧接着,“萧萧”一词描绘了树叶飘落的声音,以及秋天的凄凉氛围。这两句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慨。

颔联“羸骖秋日短,倦鸟暮天长”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致和心情。诗人用“羸骖”形容马匹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而“秋日短”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倦鸟”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疲劳的感受,而“暮天长”则描绘了天色渐晚的景象,增添了一份孤独和寂寞。

颈联“不学疏儒术,无才愧宪纲”则是诗人对自我修养的反思。他不愿意学习那些繁琐的儒家经典,认为自己缺乏才华,感到惭愧。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能力和道德修养的自我认知。

尾联“清风肃蛮徼,千古想虞唐”则是对国家法制的颂扬。诗人通过清风和蛮徼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法制严肃、公正的赞美。他同时引用了虞舜和唐尧这样的古代明君,表达了对贤君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旅途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个人修养和国家法制的思考。它既是一首风景诗,也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抒情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