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岐路间,尘土损容颜。
落业浑疑雨,孤云不在山。
残年附书札,尽日望乡关。
苦被虚名累,驱驰鬓已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茫茫岐路间,尘土损容颜。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行走在荒凉的道路上,被尘土覆盖,面容受损,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关键词“茫茫”和“岐路间”描绘了道路的漫长和迷茫,而“尘土损容颜”则直接表达了旅途的艰难和疲惫。

  2. 落业浑疑雨,孤云不在山。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已经离开了家乡,如同孤独的云朵不再停留在山上一样。关键词“落业”可能指的是离开故乡或官职,而“浑疑雨”则表达了一种不确定的感觉。这里的“孤云不在山”可能是指自己像孤云一样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归宿。

  3. 残年附书札,尽日望乡关。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长时间写作信件,希望能传递思念之情给家乡的人们,以及整日都在盼望着回家的心情。关键词“残年”意味着作者已经度过了晚年,而“附书札”则表示通过书信与家乡保持联系。

  4. 苦被虚名累,驱驰鬓已斑。
    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因为追求虚名而不断奔波劳碌,导致自己的头发变白,形象地描绘了名利带来的负担和疲惫。关键词“苦被”表达了痛苦和无奈,而“驱驰鬓已斑”则直接描述了因为追求名利而变得憔悴的形象。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艰辛、对家乡的思念、名利的困扰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人生哲学。同时,诗句之间的押韵和对仗也体现了诗歌的美感和节奏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