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豫章大十围,野桥流水相因依。
天晴茅竹数峰出,春暖桃花双燕飞。
风高隐几闻伐木,日暮杖藜歌采薇。
杜陵旧业无处问,溪上草堂今是非。
过巢云故亭
门前豫章大十围,野桥流水相因依。
天晴茅竹数峰出,春暖桃花双燕飞。
风高隐几闻伐木,日暮杖藜歌采薇。
杜陵旧业无处问,溪上草堂今是非。
注释:
- 门前豫章(地名):豫章是古代地名,此处指代诗人所在之地的地名。
- 大十围:形容树木茂盛或建筑宏伟,围指的是周长单位。
- 野桥流水相因依:描述自然景色中的桥梁和流水相互依托的景象。
- 天晴茅竹数峰出:描绘晴朗天气中,茅竹丛中露出数座山峰的情景。
- 春暖桃花双燕飞:描写春天来临,桃花盛开,燕子飞舞的生动景象。
- 风高隐几闻伐木:描绘在微风拂过的傍晚时分,听到有人在砍伐木头的声音。
- 日暮杖藜歌采薇:描述太阳即将落山时,手持拐杖的老人在采薇。
- 杜陵旧业无处问:借用历史典故“杜陵”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 溪上草堂今是非:表达了对当前环境变迁的感慨,草堂已非昔日,是非难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首句“门前豫章大十围”,不仅设置了背景,也暗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宏伟与壮丽;“野桥流水相因依”则勾勒出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风光。随着诗篇的深入,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天晴茅竹数峰出”和“春暖桃花双燕飞”——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之中。此外,“风高隐几闻伐木”和“日暮杖藜歌采薇”等诗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最后,“杜陵旧业无处问,溪上草堂今是非”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与现在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怀旧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