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从西北尽东江,阿骨打曾起虏邦。
圣祖除凶报千古,到今穷发乞来降。
注释:山从西北到东南,阿骨打曾兴起北方的异族。圣祖除去凶残的敌人,报了千古的仇仇。现在南方的穷发之地,还向中原乞求投降。
赏析: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诗人文天祥在元军攻占临安后所作的。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的江山图,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敌人的仇恨和反抗精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山从西北尽东江,阿骨打曾起虏邦。
圣祖除凶报千古,到今穷发乞来降。
注释:山从西北到东南,阿骨打曾兴起北方的异族。圣祖除去凶残的敌人,报了千古的仇仇。现在南方的穷发之地,还向中原乞求投降。
赏析: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诗人文天祥在元军攻占临安后所作的。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的江山图,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敌人的仇恨和反抗精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markdown 重过钓台二首 其一 古人穷达岂身谋,大舜也陪鹿豕游。 突见夷齐对汤武,错描箕颍高巢由。 若知饥溺共天下,肯控崔嵬兀敝裘。 后世只看名利重,却安渠渎逊清流。 逐句释义 1. 古人穷达岂身谋,大舜也陪鹿豕游:意思是说,古代的人是否追求功名利禄并不取决于自身的意愿,即使是大舜这样的圣人,也曾与野兽为伍。 - 古人:“古人”指的是古代的智者或贤者
诗句原文: 镜里楼台影着僧,琼瑶浮漾银棱层。 颓波滚滚羡孤跂,绝径登登又短藤。 透出空虚虬角碧,撑持海宇石骨胜。 鼋鼍卧听磬声晓,觑破天心谁许曾。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此诗是霍韬在金山游玩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将金山的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结合,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意象解读与寓意 - 镜里楼台影着僧
惶恐滩阻风 醉呵暖气回寒烟,碧树扫空万山巅。 供职江流能助顺,搅天风伯故翻泉。 南飙尔宜饯腊雪,远道吾将济大川。 惶恐滩灵勿惶恐,只听箫鼓过楼船。 注释: 1. 惶恐滩:地名,在今江西赣江中游。 2. 醉呵暖气回寒烟:喝得酩酊大醉时,热气驱散了寒气,使烟雾消散。 3. 碧树扫空万山巅:形容山高而树密,绿树如茵,遮天蔽日。 4. 供职江流能助顺:意思是说江水流动,能够带来顺风,帮助船只行驶。 5.
经金山用杜韵四首 其二 火轮西碾鹤喙暖,玉兔东飞僧磬寒。 兀嵂见尔中流影,奔波不惊万古看。 寻芳步虚淩石磴,大醉吊古空金坛。 鼋鼍戏跃澄潭下,魂梦岂知海宇宽。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火轮西碾鹤喙暖,玉兔东飞僧磬寒: 火轮西碾 - 比喻夕阳西下的景色,太阳像磨盘一样缓缓下沉。 鹤喙暖 - 形容夕阳的温暖如同鹤嘴。 玉兔东飞 - 月亮在东升,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僧磬寒 -
【赏析】 这是一首和《重过钓台》,写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关注。首联“中行孔老叹当年”,“重过”表明诗人重游旧地,感慨往事;“中行孔老”,指春秋时楚国人孔子,字仲尼,曾隐居中行山(在今河南焦作市孟庙镇),所以这里用孔子自比,暗含诗人对自己有贤明才能、能为朝廷出力的自负之意。颔联“云锁钓矶擎老鹤”,“云”喻奸佞小人,“擎”是举、托之意,“老鹤”、“饥鸾”都是比喻自己
【注释】 游银山:泛指游览名山。 通幽:通达深远。 倚云斜:依傍着白云倾斜的山峰。 云树苍苍:形容山色苍翠,如云似树。 寒壑:寒冷的水沟或山谷。 翳阴:遮蔽阳光,阴暗。 聊拥骑:暂且乘坐坐骑。 御空:御驾空中。 凌影:飞越影子。 浮槎:乘船。 从天步到琼芝国:意为沿着天空的路径到达传说中的仙境。 地声喧:地面上的声音喧闹。 绿玉笳:绿色的玉制乐器,笳。 燕然
诗句解释 1. 峡径纡经碧玉林: 峡谷中的小径曲折蜿蜒,如同穿过碧绿色的树林。 2. 翠峰玄涧云芝森: 山中的翠绿山峰和深黑的山谷中生长着如云雾般轻盈的灵芝。 3. 马蹄踏踏看朱草: 马蹄声在踩踏着红草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4. 天极层层绘紫阴: 天空的极高处层层叠叠地绘出了紫色的阴影,形容天空的色彩变化多端。 5. 铁壁银山环比固: 铁色如铁壁般的山脉,与银色的山峦相比显得更加坚固。 6.
万里波光填空白,一拳浮沤见山青。 注释:在广阔的海面上,波光闪耀,仿佛是一片空白,只有海水的涟漪和泡沫在跳动;而一捧水中的水泡就像是一个拳头大小,它映照出青山的倒影。 金鳌背出蜃楼幻,砥柱中撑鹍涛行。 注释:一只巨大的金鳌背着一座虚幻的建筑,仿佛是一座蜃楼;一块巨石如同砥柱一样支撑着汹涌澎湃的海浪前行。 龙漱石潭春气暖,日腾紫水晓烟晴。 注释:一条龙在石潭边饮水,春意融融;太阳升起时
诗句释义及注释: - 登登铁山最上头,北望云中忆去秋。 - 登登:这里用来形容登山时的声音,可能是由于山势陡峭,风力强劲造成的。 - 铁山:指的是具体的一座山峰,可能因山石坚固而得名。 - 最上头:表示位置最高,可能是在山顶或接近山顶的地方。 - 北望云中忆去秋:向北远望,回忆起去年秋天的情景。这里的“云中”可能意味着视线被云雾遮挡,看不到远方的景色。 - 大将牙幢烟烬冷,丑胡毡帐风沙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游银山用杜韵八首》中的第三首。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1. 铁柯插石映阳晖:铁制的器具插入岩石之中,阳光照射在上面,形成了一种美丽的光影效果。 2. 碧涧腾空漾紫微:清澈的溪流在山间流淌,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 3. 冥漠埃烟孤凤跂:远处的天空中,一只孤独的凤凰展翅飞翔,其身影在淡淡的云烟中显得朦胧。 4. 鼓腾元气蹲龙飞:巨大的鼓声在空中回荡
铁峰直直插玄霄,缭绕烟云峰趾遥。 登上峰头长啸歌,多君疑我又嫖娆。 注释:这首诗的每句诗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第一句“铁峰直直插玄霄”,用“铁峰”比喻山峰高耸入云,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峰的雄伟壮观;第二句“缭绕烟云峰趾遥”,则形容云雾缭绕,山峰遥远,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第三、四句“踏上峰头发长啸歌,多君疑我又嫖娆”,描绘了登山者在攀登的过程中心情愉悦,仿佛在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注释】老松倔强柯枝疏,疑是首阳饥丈夫。 干挠不妨根挺直,紫云长护一身孤。 【赏析】此诗写老松之傲骨。老松倔强,柯枝疏,似是贫士;但无愁眉苦脸,反而傲然挺立。诗人以“首阳”自比,意在表明自己虽处困厄,却志节不移,高洁如松。 首句中两个“老”字,一个“倔”字,写出了老松苍劲、坚韧的特点。第二句中“干挠”二字,写出了老松的顽强和坚定。第三句中的“紫云”二字,用来形容老松的颜色,同时也暗喻自己的志向
次洞野十绝:这是一首写景和抒情结合的诗,共十首。 发老株塘:即“发古株塘”,指山中旧有树木丛生的地方。 译文:登上山顶冲散了铁山的云气,听到铁笛声飞向人间。 十数衲衣:指穿着僧衣的人很多。 山趾立:在山脚站着。 语言犹是羲皇民:意思是说他们的语言还像上古时代的人们一样朴实无华。 赏析:此诗以登山观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清幽秀丽的风景画。诗人用“登”字开篇,既表达了自己游览名胜的兴奋
【译文】 契丹僭越模拟幽都宫,平滦关隘空虚无防备。 酒杯过量元胡酒毒害牙齿,九州骸骨染上血腥红。 【注释】 次洞野:在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北。 老株塘:地名,在今北京市怀柔、密云二县一带,有遗址。 契丹:指辽国统治者。 幽都宫: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地,即“北冥”所在。 平滦关隘:指古时平州(治今河北唐山)以北的长城关口。 觞滥元胡:指酗酒误事。元胡,即元稹,唐代诗人。 九州:泛指中原地区。 【赏析】
【诗句】 次洞野十绝发老株塘 【译文】 文皇创业定燕都,万世山河巩禹图。 北割大宁神算远,只嗤狼子轻悬弧。 【注释】 文皇:指明太祖朱元璋。 创业:开始建立事业。 定燕都:在燕京(今北京)建立都城。 万世山河:指明朝的江山永存。 巩禹图:巩固国家。 北割:向北扩张领土。 只嗤:讥笑。 狼子:指北方的异族。 轻悬弧:轻视战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
这是一首咏史抒情诗,写诗人在燕然山看到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次洞野十绝发老株塘 :次指第二,发指发现、创作;老株塘指荒废已久的古战场遗址。这一句是说,诗人在这里发现了被荒废了多年的古战场遗址。 汉碑旧峙燕然山,胡马穷沙遁不还 :汉碑指汉武帝时刻立的石碑;燕然山即今之燕山。这两句写诗人在古战场遗址看到汉碑,想起当年汉武帝派兵北征匈奴,大获全胜,并在燕然山刻石纪念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