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醉春色,葵藿迎晓日。
天王抚嘉运,君子抱贞质。
丕昭天王德,敝民家再实。
茅闾有谣言,妻子不相失。
所以不相失,维公政画一。
【注释】
- 三至轩诗:作者自题其诗的序。“三”指三首,“至轩”指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诗”,即诗歌。
- 桃李:这里代指诗人自己。
- 醉春色:沉醉于春天美好的景色中。
- 葵藿:这里泛指南方植物。
- 天王:指唐玄宗。
- 嘉运:指吉祥的运气或好兆头。
- 君子抱贞质:指诗人自身品格高尚。
- 丕昭:显著地显示。
- 弊民家:使民众受害。
- 茅闾:指草野乡里,民间。
- 谣(yáo)言:传说、歌谣。
- 维公政画一:意思是说你的政务清明,公正不偏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所作的一首政治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歌颂了唐玄宗的英明与伟大,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
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是用五个字组成的五言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爱意。
开头两句“桃李醉春色,葵藿迎晓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人通过桃花和向日葵等自然景象,形象地表现出唐玄宗的英明与伟大。
接下来的四句则进一步赞美了唐玄宗的功绩。“天王抚嘉运,君子抱贞质。”诗人将唐玄宗比作一位仁慈的天王,他的治国之道如同嘉运一般美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自己品格的高度自信,相信自己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接下来的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丕昭天王德,敝民家再实。”诗人指出,唐玄宗的伟大德行使得国家的繁荣发展得以实现,百姓的生活也因此而富裕起来。
结尾两联则是诗人对唐玄宗政治清明的赞赏。“茅闾有谣言,妻子不相失。”这里的“茅闾”指的是乡村,“谣言”则是指民间的歌谣。诗人认为,唐玄宗的英明统治使得民间没有谣言,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所以不相失,维公政画一。”这句表明了诗人对唐玄宗治理国家的肯定,他认为只有像唐玄宗这样公正无私的领导者,才能使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