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来千山,一山锁其烟。
松枝扫碧落,贞石贯重泉。
迥天一境界,禅衣此盘旋。
不挠松之劲,不磷石之坚。
坚劲入变通,令德崇斯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淳熙五年(1178)游小金山后写的。诗人在游览小金山的途中,看到千山万壑中只有一山独秀,不禁发出了感慨,于是写下了此诗。
“五岭来千山,一山锁其烟。”这两句写小金山的秀丽景象。五岭山脉从江西西部延伸至广东北部,绵延千里,峰峦叠嶂。而在这众多山峰中,只有这座小金山显得特别秀美,宛如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诗人用“千山”来衬托小金山的孤傲,再用“锁其烟”来形容小金山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松枝扫碧落,贞石贯重泉。”这两句写小金山上的景致。小金山上生长着苍劲挺拔的松树,它们的枝叶犹如一把把绿色的扫帚,将天空中的白云都扫得干干净净;而重泉则是指小金山下的溪流,它穿过岩石的缝隙,流淌不息。这两句诗通过对松树和重泉的描绘,展现了小金山的自然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迥天一境界,禅衣此盘旋。”这两句写小金山给人带来的感觉。登上小金山,放眼望去,只见群山环绕,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诗人在这里感叹自己如同身着禅师所穿的法衣一样,在这片美景中悠然自得地徜徉,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不挠松之劲,不磷石之坚。”这两句诗是对小金山特质的赞美。小金山虽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但却不畏风雨侵蚀,始终保持着坚韧的姿态;而它的石头又坚硬无比,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不倒。诗人用这两个比喻来形容小金山的坚强品质,表达了对它的敬佩之情。
“坚劲入变通,令德崇斯全。”这两句诗是对小金山精神内涵的颂扬。小金山虽然具有坚毅不屈的精神品质,但它并不是固执己见,而是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变化。这种既坚持原则又懂得变通的精神,正是小金山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认为,正是这种理想境界使得小金山成为了一座令人敬仰的名山。
【译文】
五岭山脉从江西向西延伸至广东北部,绵延千里,峰峦叠嶂。而在众多山峰中,只有这座小金山显得特别秀美,宛如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诗人用“千山”来衬托小金山的孤傲,再用“锁其烟”来形容小金山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小金山上生长着苍劲挺拔的松树,它们的枝叶犹如一把把绿色的扫帚,将天空中的白云都扫得干干净净;而重泉则是指小金山下的溪流,它穿过岩石的缝隙,流淌不息。这两句诗通过对松树和重泉的描绘,展现了小金山的自然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登上小金山,放眼望去,只见群山环绕,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诗人在这里感叹自己如同身着禅师所穿的法衣一样,在这片美景中悠然自得地徜徉,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小金山虽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但却不畏风雨侵蚀,始终保持着坚韧的姿态;而它的石头又坚硬无比,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不倒。诗人用这两个比喻来形容小金山的坚强品质,表达了对它的敬佩之情。
小金山虽然具有坚毅不屈的精神品质,但它并不是固执己见,而是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变化。这种既坚持原则又懂得变通的精神,正是小金山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认为,正是这种理想境界使得小金山成为了一座令人敬仰的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