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世居风俗古,盛年游好谁相与。
石头城影落晴波,扬子江声喧暮雨。
豪贵笙歌虚岁华,即今礼乐几名家。
日蔼低浮杜蘅色,春深半吐梧桐花。
凤凰台上青天近,文物好谈吴与晋。
北瞻形胜帝王州,王气茫茫殊不尽。

【注释】

金陵:即今南京。浩歌篇:指《将进酒》一诗,李白曾作七篇,其中一首最为著名,题云:“金陵酒肆留别”,故名。王别驾:指王仲舒。仲谐:字仲舒,王仲舒之字。仲舒,字仲舒,唐代诗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对金陵友人的赠别之作。金陵,又称建康,今南京市,当时为六朝古都,繁华富庶,文化繁荣。李白对金陵怀有深厚的感情。此诗即为诗人在金陵时所作。全诗写景抒情、豪放奔放,富有时代特色。

首句“建业世居风俗古”点题,说明这是一首赠别诗。接着写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感慨。“盛年游好谁相与”,盛年时期,朋友相聚甚欢,而今却要各奔东西,令人惆怅不已。

第二句“石头城影落晴波”写诗人站在石头城上,看着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扬子江声喧暮雨”,则以声音来描绘江面的动态,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效果。这两个画面,既写出了金陵的景色之美,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三句“豪贵笙歌虚岁华”,诗人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梦,而富贵人家的歌女们却依然在笙歌之中度过。这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叹。

第四句“即今礼乐几名家”,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升华。诗人认为,尽管时代变迁,世事沧桑,但真正的文化和礼仪仍然存在于一些家庭之中。这个“名家”指的是那些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家庭,它们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地方。

第五句“日蔼低浮杜蘅色”写诗人看到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光影交错的景象。而杜蘅花则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句中的“蔼”和“浮”都是动词,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第六句“春深半吐梧桐花”则转向了另一个季节,春天已经来临,梧桐树上的花蕾逐渐绽放开来。这里的“半吐”意味着花朵还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给人一种期待的感觉。同时,这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降临。

第七句“凤凰台上青天近”则回到了开头的凤凰台,诗人站在台上俯瞰着整个金陵城,感受着周围的美景和氛围。而“青天近”则强调了这一视角的独特性和距离感。

第八句“文物好谈吴与晋”则进一步强调了金陵的文化地位和历史价值。吴地是指现在的江苏一带,晋则是今天的山西地区。这两个地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中心,而金陵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也享有这样的美誉。

最后一句“北瞻形胜帝王州,王气茫茫殊不尽”则总结了全文的主旨。诗人站在凤凰台上,放眼望去,只见远处的山水之间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帝王之气。这种气势虽然难以完全表达出来,但却深深地触动了诗人的内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