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迢迢去路赊,春风不住捉飞花。
行人共说前朝事,指点当时戚畹家。
【注】兴济:即兴国寺,位于今河南省固始县西北的淮河南岸。
【赏析】此为咏怀诗。首二句写春日行役之景,河水迢迢、春风不住、飞花点染,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第三句是写行人对前朝旧事的回忆和追述,第四句则具体指当时戚畹之家。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开阔,有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河水迢迢去路赊,春风不住捉飞花。
行人共说前朝事,指点当时戚畹家。
【注】兴济:即兴国寺,位于今河南省固始县西北的淮河南岸。
【赏析】此为咏怀诗。首二句写春日行役之景,河水迢迢、春风不住、飞花点染,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第三句是写行人对前朝旧事的回忆和追述,第四句则具体指当时戚畹之家。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开阔,有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注释】 吴:指苏州一带。杼轴:织机。哀:叹息。饶:多。椰帆:用椰子树的叶子做的船篷,泛指船上的帆。又见:又看见。 【赏析】 此诗是诗人任上与苏州百姓同甘共苦的生活写照。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苏州百姓的关心,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自是吴分有岁灾”是说,这是苏州地区常有的灾害。“自是”是“总是”的意思,“吴”是苏州的别称,“分”是“总是”、“经常”的意思。“岁灾”即年年遭受灾害。
诗句:海上腥擅不可闻,东郊杀气日氤氲。 译文:海上腥膻的气味让人无法忍受,东郊弥漫着战争的杀气。 注释:腥擅 - 腥膻的气味;氤氲 - 弥漫。这句诗描述了海上由于战乱带来的恶浊气氛,以及战场上东郊的紧张氛围。使君自有金汤固- “使君”,即地方官员,这里指代诗人自己;“金汤固”指的是坚固的城池或防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在的地方有足够的防御能力的信心。忍使吾民饵贼军-
【注释】 上:皇上。赐六馆诸生宝钞:赐给六馆中的学生们以钱财。启明与:启明,这里指启事,即启事官;予,我。见分数楮:分给启事官一些钱钞。万乘:帝王的车驾,借指皇帝。临:临幸。雍:指太学。拜素王:祭奠孔子。素王:古代对孔子的尊称。自怜不与:不与,不参与,这里指自己不能参加。桥门:指孔庙的大门。隔岁:隔一年。来分邻女光:指自己不能分得女儿的光(比喻不能享受某种待遇)。 【赏析】
【注释】 ①“海上”:指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②“纪事”:记叙。③“家家”:处处,到处。④“舟”:船。⑤“团聚”:聚集在一起。⑥“淮阴”:地名,今江苏淮安市。⑦“市井”:街巷集市。⑧“韩信”:汉初大将。⑨“揶揄”:嘲笑。⑩“笑未休”:讥笑不止。 【译文】 到处的人家都买船,想留下来团聚保卫家乡。 淮阴的小市民对韩信轻侮,举起手来嘲笑不止。 【赏析】
【注释】海上纪事十四首:指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海上纪事》十四篇。 二百年来只养兵,不教一骑出围城。——二百年来:自唐末五代以来;只养兵:只为养兵而征伐,而不为民众做点实事。 不教一骑出围城:即“不教一骑出关”,指清朝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只知养兵。 民兵杀尽州官走,又下民间点壮丁。——民兵:指农民武装;州官:地方官员;点壮丁:征召壮丁入伍当兵;又下民间点壮丁:指清军在镇压起义时
诗句:海岛蛮夷亦爱琛,使君何苦遁逃深。 译文:这些海岛的蛮夷也喜爱珍宝,您何必躲得远远地? 关键词解释与赏析: 1. 海岛蛮夷:指古代中国沿海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与中央政权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和交流。 2. 琛:指珍贵的物品或人才。 3. 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4. 遁逃深:逃避到偏远或难以被发现的地方。 5. 全身策:指保全自己,不受伤害的策略或方法。 6. 床头一万金
任公血战一生馀,莲碧花桥村坞虚。 义士刘平能代死,吴门今不数专诸。 【注释】 - 任公:指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任城王,此代指任有光。 - 莲碧:地名,可能位于今天的江苏南通地区。 - 花桥:地名,可能与莲碧相近。 - 村坞:乡村和田园。 - 义士刘平:指的是一位为国捐躯的勇士。 - 专诸:古代传说中的刺客名。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归有光所作《海上纪事十四首》之七
【注释】 纪事:记事,写史。 文武衣冠:文武服饰,指朝廷中的文武官吏和官员家属。 轻身:不怕牺牲。 任公:指任城王道玄,任城王是南朝宋武帝的孙子,封为任城王。他以勇敢著称,曾率军大败北魏大军,因功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 谁人:哪个。 黄金注:金饰的马具,形容马匹贵重。 青騧(hóng):青色骏马。 沪渎:上海古称。东汉时设沪渎县,属会稽郡。今上海松江市一带是其治所。 【赏析】
落日孤城战尚赊,遥瞻楚幕有栖鸦。 将军真肯分甘苦,士卒何人敢恋家! 这首诗出自明朝文学家归有光的《颂任公四首 其三》。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一幅战争背景下的将士生活画面,展现了将士们在战争中的坚韧与牺牲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落日孤城战尚赊: - 落日孤城:描述的是夕阳下,孤独的城池,暗示着战事的结束或即将结束
注释: 海上纪事十四首 其五:在海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大盗睢盱满国中,伊川久已化为戎。 大盗横行,睢盱满国中,指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区。伊川久已化为戎,伊川即伊犁,指清朝时期,由于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伊犁地区长期处于战乱之中。 生民膏血供豺虎,莫怪夷兵烧海红。 生民膏血供豺虎,指我国百姓为抗击倭寇而付出的巨大代价。莫怪夷兵烧海红,指那些侵略者烧杀抢掠的行为。 赏析:
注释: 风雨霏微送客舟,天涯魂梦日悠悠。 可怜双泪空零落,却付潭河向北流。 赏析: 这首诗以风雨为背景,描绘出一幅送别友人的画面。首句“风雨霏微送客舟”,点明了天气,也暗示了离别的凄凉和伤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天涯魂梦日悠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担忧。第三句“可怜双泪空零落”,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眼泪虽然落下,但似乎无法带走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清明济上》,全诗为五言律诗。 首联“瀛州三月雪中行,千里寒风到济宁”,点出时令与地点,写出了清明时节,作者远行至瀛洲(今山东滨州)的途中所见到的景象。 颔联“道上女郎斜插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描绘了清明景象,表现了清明节的习俗,即妇女们剪柳戴头饰。诗人在途中见到这一景象,才得知今天是清明。 【答案】 译文: 清明时节,我在瀛洲的雪中行走
【注释】 丙辰:宋神宗熙宁七年。南宫:即翰林院,北宋时为进士试策之地。下第:落第。江乡:指江州,江西九江市。卜筑:筑屋定居。又城皞:筑城而居。皞(hǎn),山名,在今江西上饶县。似雁臣:像大雁的臣属。扬子宅:扬雄故居,位于今四川宜宾县西南。问奇人:向有学问的人求教。 【赏析】 此诗是诗人避倭寇之乱,于江州卜筑而居时所作的一首咏怀之作。全诗四联,前两首为泛写其时处境,后两句则抒发其内心感受。
注释: 成山:地名,位于山东省荣成市。斜转:倾斜、旋转的意思。黑洋:指渤海。南北神京:指北边的燕京和南边的东京,即今天的北京和东京。天锡任侯为保障:上天赐给任侯一个保护的使命,确保国家的安全。长城隐隐接辽东:意思是长城在辽东的山脉中隐约可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的诗,诗人通过描述成山、渤海和长城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对国家的担忧。首联“成山斜转黑洋通,南北神京一望中
江南列郡尽乘城,藏穴何人肯出兵? 惟有使君躬擐甲,刘家港口看潮生。 诗句解读: 1. “江南列郡尽乘城”:这句描述了整个江南地区的城池都被建造起来以防御外敌。 2. “藏穴何人肯出兵?”:询问在深山中隐藏的盗贼为何会愿意主动出击,这表现出诗人对于民间治安状况的担忧。 3. “惟有使君躬擐甲”:此处“使君”指的是地方官员,表明只有那些身先士卒的官员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患。 4.
诗句释义: 1. 东仓白昼静城闉:在东边仓库中,白天的宁静和城墙的轮廓。 2. 烟火连天豺虎嗔:天空中烟雾缭绕,仿佛是愤怒的豺狼虎豹。 3. 忽驾回潮趋海道:忽然间,潮水退去,人们纷纷奔向大海的方向。 4. 传呼尽避瘦官人:到处呼喊着避开那些瘦弱的官员。 译文: 在东边的仓库中,白天的宁静与城墙的轮廓交织在一起。天空中的烟雾像愤怒的豺狼虎豹一样弥漫。突然间,潮水退去,人们纷纷奔向大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