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州三月雪中行,千里寒风到济宁。
道上女郎斜插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清明济上》,全诗为五言律诗。

首联“瀛州三月雪中行,千里寒风到济宁”,点出时令与地点,写出了清明时节,作者远行至瀛洲(今山东滨州)的途中所见到的景象。

颔联“道上女郎斜插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描绘了清明景象,表现了清明节的习俗,即妇女们剪柳戴头饰。诗人在途中见到这一景象,才得知今天是清明。

【答案】

译文:

清明时节,我在瀛洲的雪中行走,千里之外寒风已吹到了济宁城下。

在路上看见一位女扮男装的女郎,正在斜着插上柳枝,才知道今天是清明节。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清明时节远行途中所见的景色。开头两句写旅途之远和途中所见之景,为全诗定下了背景。“三月”表明时令,“雪中”说明天气之冷,“千里”则写出了路途之远。三句中“到济宁”既点出地点,又暗示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道上女郎斜插柳”这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妇女们剪柳戴头饰的习俗,也点明了时令是清明。

“我”在途中见一女郎“斜插柳”,不禁想起:“此日是清明”。这里的“我”是指诗人自己,因为清明时节是人们扫墓祭祖的日子,而女子“斜插柳”又是清明时节的习俗,所以诗人从“道上女郎斜插柳”这一细节中想到“此日是清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