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帏初识龚、黄面,倾盖寻参李、郭舟。
去路不知春欲暮,桃花飞尽过扬州。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首先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隆庆二年朝京师南还与宣平俞宜黄武进陆太学同舟赠绝句一首”,第一二句是说诗人在隆庆二年春天,奉旨出使朝鲜,归途中与宣平、黄武、陆太学等同船相送,结伴而行。“初识”指初次相识。“龚、黄”即龚自珍、黄宗羲。“倾盖寻参李、郭舟”,意思是说他们互相推重,如同古代名士王戎和乐广一样。“李、郭”指晋代的名士王戎和乐广,两人以清谈著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去路不知春欲暮”,意思是说诗人不知道春天将要结束,已经走到了去的路。“桃花飞尽过扬州”,意思是说桃花落尽,已到了扬州。扬州是当时繁华的城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隆庆二年春天,奉使出使朝鲜,归途中于南直隶扬州与友人相送时所作。诗人与友人一起泛舟江上,彼此举杯为别,作此诗以抒写离愁别绪。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表明是在南返途中。“龚、黄”、“李、郭”,都是当时的名士。诗人与友人同舟,自然要相互引荐。首句中的“面”,指见面。“倾盖”(把车盖倒过来,表示亲近),用《史记•汲黯列传》中齐人晏子的故事。《史记》载:“楚人庄辛见楚襄王,说之曰:‘……今君王又南面而称孤,集原野之众,以为汤武也,非可安也。’王乃大悦,罢朝而出。”这里用来比喻朋友相见如故友重逢。第二句中的“寻参”,也是引《史记》故事。《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五年(前205年)……乃求楚怀王与诸将有隙者,凡六人。”韩信曾建议汉王刘邦杀钟离昧,因刘邦不忍杀,钟离昧就投奔楚怀王。“李、郭”就是借指钟离昧。这里用来表示朋友之间推重。这两句是说:我们这次分别后不知还要多久才能见面,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再度聚首。第三句中的“去路”,指归途。第四句的“春欲暮”,说明春天即将结束(“暮”同“末”,“末”指最后)。这两句是抒发了诗人离别之时的惆怅。“桃花飞尽过扬州”,是写诗人归程所见景色。“过扬州”,即经过扬州。据《杜阳杂编》卷上记载:唐元和年间,诗人韩愈因谏迎佛骨之事贬谪潮州,途经扬州时,曾在扬州城外看花。当时正值三月,桃花盛开,满城烂漫,诗人赏心悦目。后来诗人路过此地,看见满城桃树飘落花瓣,想起当年扬州美景,不禁怅然若失。“桃花飞尽过扬州”这句诗,就是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过去的扬州情景,表达出自己此时此地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在船上与友人饯别,后半部分写诗人在归途中的惆怅之情。全诗一气呵成,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