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江北道,复此渡淮水。
策马向广原,苍茫见帝里。
葱葱绿树陵,郁郁紫云起。
日照城上楼,寒鸦飞高埤。
原野何萧条,旷望弥百里。
当时侯与王,此地常累累。
今惟负贩人,亭午倚虚市。
空然八尺躯,短褐饥欲死。
当时兴王佐,未遇亦如此。

【注释】

①濠梁驿:在今安徽凤台县。②复此:再经过这里。③广原:指平原广阔之处。④帝里:指京都,即南京。⑤葱葱:茂盛貌。⑥紫云起:形容宫殿楼阁的壮丽。⑦高埤:地势较高的土山。⑧负贩人:指买卖货物的小商人。⑨亭午:正午时分,阳光明媚的时候。⑩兴王佐:辅佐帝王的人。“王佐”即“王佐之才”。⑩未遇亦如此: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人,也不过如此。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从安徽凤台县出发,经过渡淮水,登上平旷的原野,看到辽阔的帝都南京城郭时的情景和感慨。

首联“崎岖江北道,复此渡淮水”,写诗人从安徽出发,渡过淮河。江北是徐州地区,淮南是扬州地区,诗人从北向南行进,又从这里渡到淮水南岸。

中间两联写诗人登上平旷的原野,看到辽阔的帝都南京城郭。

颔联“苍茫见帝里,葱葱绿树陵,郁郁紫云起”,写登上平原后看到的景象。这两句用“苍茫”、“葱葱”、“郁郁”等词,写出了原野的辽阔、高大、茂密,并突出了皇帝居所的宏伟壮观:“紫云起”比喻皇宫的建筑雄伟,给人以美的享受。

颈联“日照城上楼,寒鸦飞高埤”,写太阳照耀下的南京城上高楼。“寒鸦”句写南京城中百姓生活艰苦,有乌鸦栖息在土山上,暗示人民生活困苦。

尾联“原野何萧条,旷望弥百里”,写诗人眺望远处的原野景色。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原野显得十分萧条,远远望去,一片茫茫,看不到尽头。

最后两句“当时侯与王,此地常累累。今惟负贩人,亭午倚虚市”,写当时的侯王与今日的商人不同。当年侯王们可以凭借权力、地位和财富,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如今只有小商小贩才能在这里摆摊设店谋生。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和封建制度的愤慨。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全诗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