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山头日,日落山紫赤。遥见两君子,登岸问苦疾。
此地饶粟麦,乃以水荡潏。水留久不去,三年已不食。
今年虽下种,湿土干芽茁。因指柳树间,此是吾家室。
前月水漫时,群贼肆狂獝。少弟独骑危,射死五六贼。
长兄善长鎗,力战幸得释。因示刀箭痕,十指尚凝血。
问之此何由,多是屯军卒。居民亦何敢,为此强驱率。
始者军掠民,以后军民一。民聚军势孤,民复还劫卒。
鲤鱼山前后,遂为贼巢窟。徐、沂两兵司,近日穷剿灭。
军贼选骁健,叱呼随主帅。民贼就擒捕,时或有奔逸。
其中稍黠者,通贿仍交密。以此一月间,颇亦见宁谧。
二人既别去,予用深叹息。披发一童子,其言亦能悉。
民贼犹可矜,本为饥荒迫。军贼受犒赏,乃以贼杀贼。
吾行淮、徐间,每闻邳州卒。荆楚多剽轻,养乱非弘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鲤鱼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翻译,以及关键词的注释和赏析。
逐句释义:
- 鲤鱼山头日,日落山紫赤。 在鲤鱼山的最高点,太阳落下时,山峰被染成了紫色。
- 注释:描述了鲤鱼山的美丽景象,日落时分,山色变得深沉。
- 赏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为下文的战争背景做了铺垫。
- 遥见两君子,登岸问苦疾。 远远地看见两个男子,上船询问他们的病情。
- 注释:两位男子可能是渔民或者是其他村民,他们上船寻求帮助。
- 赏析:通过询问病情,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心与同情,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 此地饶粟麦,乃以水荡潏。 这里稻谷丰收,用水灌溉田地。
- 注释:说明鲤鱼山附近农业发达,粮食充足。
- 赏析:反映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为后续的战事提供了背景。
- 水留久不去,三年已不食。 积水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现在已经三年没有吃上饭。
- 注释:长时间的积水导致了食物短缺,居民们无法正常生活。
- 赏析:揭示了当地人民面临的困境,为战争的背景增添了紧迫感。
- 今年虽下种,湿土干芽茁。 今年虽然播种了,但是潮湿的土地使得发芽困难。
- 注释:即使有播种的行为,但由于环境条件不佳,种子无法正常生长。
- 赏析:体现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原因。
- 因指柳树间,此是吾家室。 于是指着柳树间的一个地方,那是我们的家。
- 注释:指出了一个具体的地点,表明了故事的发生地。
- 赏析: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场景。
- 前月水漫时,群贼肆狂獝。 上个月水涨的时候,一群盗贼猖獗地作乱。
- 注释:描述了盗贼的暴行,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了铺垫。
- 赏析:揭示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为战争的发生提供了背景。
- 少弟独骑危,射死五六贼。 弟弟独自一人骑马,射杀了五六个盗贼。
- 注释:描述了弟弟英勇的事迹,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果断。
- 赏析:体现了家庭中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决心。
- 长兄善长鎗,力战幸得释。 大哥擅长使用长枪,奋力战斗,最后得以脱险。
- 注释:描述了大哥在战斗中的表现,展现了他的勇气和坚韧。
- 赏析: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 因示刀箭痕,十指尚凝血。 他展示了自己手上的刀箭伤口,血迹仍然凝固。
- 注释:展示了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行为,展现了他的毅力和勇气。
- 赏析:通过展示伤疤,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也体现了人物的英勇无畏。
- 问之此何由,多是屯军卒。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大部分都是士兵。
- 注释:揭示了背后的原因,暗示了社会和政治的复杂性。
- 赏析:通过揭示背后的原因,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思考空间,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事件的本质。
- 始者军掠民,以后军民一。 最初军队抢劫百姓,后来变成了军民一家。
- 注释:描述了从军事掠夺到和平共处的演变过程。
- 赏析:反映了社会变革和历史的进程,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关注民生福祉。
- 民聚军势孤,民复还劫卒。 百姓聚集起来形成了抵抗力量,但后来又回到原来的局面中袭击守军。
- 注释:揭示了民众在战争中的角色和影响力,同时也暴露了统治者的残酷和无能。
- 赏析: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立场和态度的冲突和矛盾,也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 鲤鱼山前后,遂为贼巢窟。徐、沂两兵司,近日穷剿灭。 鲤鱼山前后成为了匪徒们的巢穴。现在徐、沂两州的部队正在全力搜捕。
- 注释:说明了该地区已经被匪徒占据,并且正在进行搜捕行动。
- 赏析:揭示了地方治安问题,也显示了政府的决心和行动力度。
- 军贼选骁健,叱呼随主帅。民贼就擒捕,时或有奔逸。 选择勇猛的士兵组成军队,跟随主帅指挥作战。而民贼则被抓到后立即被擒获并释放。有时也有逃脱的民贼。
- 注释:描述了不同类型敌人的应对策略和结果。
- 赏析:通过对不同类型敌人的描述和应对方式,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 其中稍黠者,通贿仍交密。 其中有些狡猾的人会贿赂官员,并继续进行秘密活动。
- 注释:指出了一些匪徒的狡猾手段和他们与官员之间的勾结关系。
- 赏析:揭示了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面的存在及其危害性,也反映了民众的无奈和愤怒情绪。
- 以此一月间,颇亦见宁谧。 在这个月里,确实可以看到一片宁静。
- 注释: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乐观和希望。
- 赏析:通过对过去一个月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 二人既别去,予用深叹息。披发一童子,其言亦能悉。 这两人告别后,我深深地叹息。一个披发的孩子告诉我所有的事情。
- 注释:描述了告别的场景和个人的情绪表达。
- 赏析:通过描述告别的场景和个人的情绪变化,展现了作者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波动。
- 民贼犹可矜,本为饥荒迫。军贼受犒赏,乃以贼杀贼。 民贼尚值得怜悯,本来他们是饥饿逼出来的。但是军队的匪徒接受了犒赏后,反而将他们杀害了。
- 注释:指出了匪徒的行为和动机,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动荡和贫困的原因。
- 赏析: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引发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反省,也引发了对公正和公平的追求和追求。
- 吾行淮、徐间,每闻邳州卒。荆楚多剽轻,养乱非弘策。 我在淮河和徐州之间旅行时,经常听说邳州的官兵们因为贫穷而被迫加入叛军。然而,那些生活在荆楚地区的人也具有剽悍的特点,如果只靠镇压叛乱来解决问题,那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 注释: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听到的故事和所见所闻,以及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和思考。
- 赏析:通过对作者亲身经历的描述和分析,引发了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思考和探讨,也引发了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