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饯落日,圆光正如赭。
倾红注流波,殊景不可写。
淮水自西流,黄河从北下。
并合向东行,终年无停泻。
哀此千里客,春至复已夏。
独立空惆怅,所与晤言寡。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淮水之滨,目送友人离去,感慨万分。“长淮饯落日,圆光正如赭”二句点出饯别的时间和地点,“长淮”,即淮河。“饯”,指送别。“落日”是送别之时。“圆光”,指落日之光,即夕照。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此时,江面波光粼粼,宛如一地朱砂,故称:“圆光正如赭。”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时的哀伤气氛。
“倾红注流波,殊景不可写”二句进一步描绘淮水的景色。“倾红”,形容落日的红光映照在江面上。“注流波”即落日的倒影映在水中,形成一道道涟漪,如同水流一般。这两句,既写景又寓情。作者用“倾红注流波”和“殊景不可写”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朋友离去后,自己再也无法见到那美丽景象的遗憾之情。
“淮水自西流,黄河从北下”二句,进一步描写淮、黄二水的流向。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淮水和黄河进行对比,突出了黄河的气势磅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各自走向不同的道路,难以相见的无奈之情。
“并合向东行,终年无停泻”二句,描绘了淮水和黄河向东流去的情景。“并合”,指淮水与黄河汇合在一起。“向东行”指淮水与黄河一起向东流去。“终年无停泻”指淮水与黄河一直不断地向前流去。这两句,既写出了淮、黄二水的流向,又暗含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各自前行,难以再见的悲凉之情。
“哀此千里客,春至复已夏”二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哀此”,意为感叹。“千里客”,指远道而来的客人。“春至复已夏”,意谓春天到来时,客人已经踏上旅程;夏天到来时,客人依然远在他乡。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之情,又暗含了对朋友的不舍之意。
“独立空惆怅,所与晤言寡”二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独立空惆怅”,意谓独自站在高处,感到无比惆怅。“所与晤言寡”,意谓与朋友交谈的机会很少。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又暗含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景绘情,通过对淮河之边的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送别之际,对朋友的无限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