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首回思杯酒馀,衡阳目断故人书。
何谗八载仍为守,得意三山好卜居。
裘带风流天地在,渔樵生计鬓毛疏。
冯唐未必终淹滞,悬念绨袍过草庐。

【译文】

在岘首山回望,想起与友人的饮酒之乐;眺望衡阳,盼望着故人的书信。

何人谗言说我多年守城,但我心中得意于隐居生活;三山岛风景优美,我打算在那里定居。

我穿着皮衣风度潇洒,天地间有我风流的身影;渔樵生计,让我鬓发疏落。

冯唐终年不得重用,但我仍牵挂着昔日的恩人,希望他能给我一条出路。

【赏析】

这首诗以怀旧为题材,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之情,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怀旧寅长冯太咸”,开篇便表明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寅”指时间,寅年即寅月,即春天,这里借指春天。“冯太咸”即冯唐,西汉名将,曾为文帝时中郎署长。冯唐自恃才能出众,多次向文帝荐举贤能之士。而文帝却认为他迂阔而无度量,不予采纳,并讥讽他:“若土偶马骥,吾愿子辈生毛角。”后汉明帝即位,拜为太中大夫,冯唐因年老体衰辞官归家,临行前上书说:“臣闻‘亡国莫如商纣,破家莫如隋文’,陛下取天下不以智能,臣知智能之无益,然匹夫抗万乘之尊者不过此矣。”文帝读罢,感叹道:“嗟乎!吾独不得一冯唐时!”后来冯唐果然被汉武帝召回任太中大夫,但他已年迈体弱,只能在家中度过余生。

诗中“怀旧”二字点明全诗主题:怀念老朋友。“怀旧”一词在《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此处用之,意谓诗人想起了过去与友人一起度过的时光。“寅年”指春天,“长冯”即长者、老者,“太咸”即太史令,都是对朋友的敬称,表明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第二句“岘首回思杯酒馀”,诗人回忆起当年在岘首山上与友人欢聚的情景。岘首山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境内,相传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驻军之地,因此也成为了文人墨客吟咏的地方。这里“杯馀”指的是酒饮尽兴后的余味,表达了诗人在岘首山上与友人畅饮的美好回忆。

第三句“衡阳目断故人书”,诗人遥望着衡阳的山川景色,期盼着老朋友的书信。衡阳是湖南省南部的一个城市,以其美丽的山水风光著称,诗人在这里遥望故人,寄托了深深的相思之情。“目断”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四句“何谗八载仍为守”,诗人回想起自己多年来在边疆的艰苦生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忠诚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边塞生活的无奈和坚守。

第五句“得意三山好卜居”,诗人表示自己心中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归宿——三山岛。这里的“三山岛”并非指现实中的某个具体岛屿,而是寓意性的地名,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宁静、自由的生活空间。“卜居”一词意味着选择居住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第六句“裘带风流天地在”,诗人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怀。这里的“裘带”指的是古代士人的服饰,代表着他们的风骨和气度。诗人穿着裘带,显得风度翩翩,仿佛整个天地都为之动容。这一句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独立的个性。

第七句“渔樵生计鬓毛疏”,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平凡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渔樵”指的是打鱼砍柴的平民百姓,他们过着简单而朴实的生活。“鬓毛疏”则意味着岁月的痕迹已经淡化了诗人的鬓发,表现出他的从容淡定和随遇而安的心态。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整首诗以怀旧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在边疆的艰苦生活,展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忠心报国的崇高品格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