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拖翠叠云坰,下有涪翁一草亭。
风送鸟声来枕细,水流松影出池清。
阳春到处恰盈掬,生意满前如列星。
物外呶呶闲扫却,静焚兰茝诵心经。
【注释】
拖:拖曳。翠:青绿色,此处借指树木葱郁的山色。云坰:云中的原野。涪翁:即涪翁,诗人自称。一草亭:简陋的茅草屋。枕细:枕头上听得见细微的声音。松影:松树的影子在水中显现。阳春:春天,此处泛指美好的时光。列星: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状,比喻众多的事物。物外:事物之外,指世俗之外。呶呶(niāo):喧闹嘈杂的样子。闲扫:悠闲地打扫。兰茝(chǎn):两种香草的统称。心经:佛家语,指诵念佛经。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全诗前半部分以清新秀丽的景色为背景,后半部则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思想。
首联“群峰拖翠叠云坰,下有涪翁一草亭。”描写群山连绵,绿树如茵。山下有座简陋的茅草屋,这就是诗人隐居的地方,也就是他所说的“一草亭”。
颔联“风送鸟声来枕细,水流松影出池清”描绘的是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风吹动树枝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是鸟儿在歌唱;泉水从松林中流出,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松影。
颈联“阳春到处恰盈掬,生意满前如列星”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心境。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像繁星点点一样。诗人用“恰”“盈掬”“如列星”等词语来形容春天的美好,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
尾联“物外呶呶闲扫却,静焚兰茝诵心经”则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的一种超脱和淡泊。诗人在这里表示,他已经将世俗之事抛之脑后,现在只想静静地读书、烧香,诵念佛经。这里的“心经”指的是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整首诗以优美的景色和宁静的氛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世俗的逃避和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