皤翁懒与世推移,结得山亭强自支。
倦对枫林高枕卧,兴穿杨径小车随。
天连碧沼云连壑,瓮有新醅案有诗。
吟到兴亡凄切处,寒江沈檄吊鸱夷。

《和人择胜亭诗四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此组诗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在徐州任上。诗人以“皤翁”自指,表明了自己虽已年迈但仍志气不减,对人生有一番追求。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第一首:
皤翁懒与世推移,结得山亭强自支。
皤翁(即苏轼自称),他因年老体衰而懒于世俗之事,选择在山中建了一座亭子来支撑自己的意志。

第二首:
倦对枫林高枕卧,兴穿杨径小车随。
苏轼因疲倦于官场的纷争,于是选择在枫林中高枕而卧;他的灵感则如同穿过杨柳小路的小车一样源源不断。

第三首:
天连碧沼云连壑,瓮有新醅案有诗。
天空与碧绿色的池塘相接,云雾连接着深壑,诗人的酒瓮里还有刚酿的新酒,书桌上放着刚刚写就的诗。

第四首:
吟到兴亡凄切处,寒江沈檄吊鸱夷。
当吟诵到有关兴亡的哀愁时,诗人仿佛看到寒冷江水下沉下一封已被丢弃的战书,以此来哀悼那个曾经的统治者——鸱夷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皤翁”的自我描述展现了苏轼晚年的生活态度。他虽然年迈但并不放弃对生活的追求,选择在山水之间寻找精神的寄托,同时也不忘书写诗歌抒发情感。

在艺术表现上,这组诗采用了传统的山水田园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天连碧沼云连壑”、“瓮有新醅案有诗”等句,都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提炼自然之美的才能,以及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最后一句“寒江沈檄吊鸱夷”则是运用典故,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沉沦来反衬诗人自己的超然和豁达。这种表达方式既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增添了整首诗的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