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如画雨初晴,古木萧森接太清。
云外楼台方外客,不知人世有蓬瀛。

【解析】

①清戎:指唐将李靖,字玄霸,京兆人。少孤贫,以贩马为业,后得遇太宗,遂为名将。贞观元年,率军灭东突厥,拜右卫大将军。二年,讨高丽有功,进位特进。

②传侍御:指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河东蒲州人。开元中官尚书库部员外郎,世称“王右丞”。善书法绘画,精通音律,工诗能画,尤长于山水田园诗,有《画诀》、《松石轩记》。

③圆觉寺:在长安城东南,即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始建于隋代,唐代时规模较大,为长安城内的著名古刹。

【译文】

四座大山宛如一幅画卷,雨水初晴后山青水秀;古树参天,幽深肃静,仿佛太虚仙境。云外楼台隐映其中,如同仙家府邸;不知人世还有如此美景。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景抒情,寄寓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首句写雨过天晴后的景色;次句写山、树之秀丽;三句写云外楼台之幽美;末句是全诗的结语。前二句写景,后两句议论,层次分明。全诗用词典雅,意蕴深厚。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雨后山景图。“四山如画”,写出了雨后山峦起伏的秀美景观;“雨初晴”点出了时间,“如画”二字写出了雨后山色的明丽和清新。“古木萧森接太清”,描绘了山中古木茂密,苍翠蓊郁的景象,“萧森”一词写出了树木的茂盛;“接太清”则写出了山势的峻峭高远。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而富有意境的自然风光画面,为下文写景做了铺垫,也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宁静、优美、神秘的世界。

第三句“云外楼台方外客”,运用比喻,写出了云雾缭绕之中隐约可见的楼台与神仙一般的人物。这里的“云外”二字写出了景物的位置,“方外客”则写出了人物的身份。“不知人世有蓬瀛”,这句诗运用了典故中的蓬莱、瀛洲两个仙境,写出了诗人对于人间仙境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之情。前两句主要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的审美观感,后两句运用典故,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的理想追求。整首诗歌语言典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