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分南裔恢皇度,碑勒燕然兆女戎。
一样亲臣连桂掖,到头功罪欲谁从。
【注释】乙酉: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乌蛮滩:今云南宣威县境。伏波庙:纪念东汉名将马援的庙宇,马援曾征讨乌桓,平定西南夷。南裔:南部疆域。恢皇度:扩展皇权。燕然:山名,在漠北,即今蒙古境内。兆女戎:为安定北方少数民族而建。桂掖:指汉代班超,封定远侯,以功封关内侯(汉宫名)。连桂掖:比喻马援与班超一样,立功于边疆。到头功罪欲谁从:到底功绩与罪恶是谁说了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谒马援伏波庙时的观感之作。诗中对伏波庙和马援的历史地位作了高度的评价,并表达了作者对马援的崇敬之情。
首句“柱分南裔恢皇度”,意思是说南疆的柱石是恢复皇权的大业。南裔,指南方地区,这里泛指中国南部。恢皇度,恢复皇权,扩大皇帝的声威,使天下臣服。这一句赞扬了伏波庙作为巩固国家统一,稳定政权的象征意义。
第二句“碑勒燕然兆女戎”,意思是说碑刻上记载着为安定北方少数民族而战的事迹。燕然,山名,在漠北,即今蒙古境内。兆女戎,表示为安定北方少数民族而立下战功,使她们安居乐业。这一句突出了伏波庙作为安定边防、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历史作用。
第三句“一样亲臣连桂掖,到头功罪欲谁从?”意思是说马援和班超一样都是功臣,他们为国建功立业,功勋卓著,但最终却难辨功过得失。桂掖,汉宫名。班超曾被封为定远侯,因功被调回长安任官,故称“班超”为“班定远”。
末句“到头功罪欲谁从”,意思是说最后功劳和罪恶究竟由谁来评定呢?这是诗人的感慨之辞,意在说明功过是非无法用权力去判定,只能听凭历史的发展来评判。
可以看出诗人对马援和伏波庙的高度评价。诗人认为,马援和班超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同时,诗人也指出,功过是非最终要由历史来评判,不能凭权势任意评说。这种认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此,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歌颂了英雄人物的不朽业绩,而且反映了诗人对正义的坚持和对社会公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