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苗半稿半含胎,鸿洞无端更作灾。
高下原畴推荡尽,山魈又合夜叉来。

诗句释义:

  1. 旱苗半稿半含胎 - “旱苗”指的是在干旱环境下生长的植物,这里形容旱灾后的植物状态。“半稿半含胎”形象地描述了这些植物受到损害后的样子,既有枯萎的部分,也有未完全干枯、尚存生机的部分。
  2. 鸿洞无端更作灾 - “鸿洞”可能是指某种自然灾害,如洪水等,而“无端”表示其发生没有明显的原因或预兆。“更作灾”意味着这种灾害不仅存在,还进一步加剧。
  3. 高下原畴推荡尽 - “高下”可能指地势高低不平的土地,而“原畴”则指广阔的农田。“推荡尽”形容灾害对土地的影响极大,使得田地被完全淹没或破坏。
  4. 山魈又合夜叉来 - “山魈”(山中妖怪)和“夜叉”(印度神话中的恶鬼)都是古代神话中的怪物,这里用来比喻灾害带来的恐怖和混乱。

译文:
旱季的庄稼已经半死不活,如同怀孕的胎儿一样,遭受着干旱的折磨,一半已经枯萎。洪水无情地肆虐,将高高低低的原野都冲刷得干干净净,仿佛要将一切吞噬。山间的妖怪和夜叉也纷纷出动来帮忙助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旱灾后的悲惨景象。首句以“旱苗半稿半含胎”开篇,既点明了时令背景,又暗示了作物受损的程度。紧接着,诗人用“鸿洞无端更作灾”表达了洪水灾害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破坏力。

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山魈”与“夜叉”引入诗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可怕,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脆弱和自然力量的深刻感慨。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旱灾和洪水灾害的深切关注和忧虑情绪。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