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潭东下溪流恶,恶滩自古传蓬辣。平澎百里闻鍧雷,怪石谽谺剑相搏。
百夫推挽仆且僵,仓黄急唤黄头郎。须臾修绠忽中绝,一落千丈魂飞扬。
蛟螭磷磷啮舟碎,命如蚶蚬遭沸汤。呜呼,命如蚶蚬遭沸汤,君欲南征殊莫忙。
【注释】
甲戍:农历四月,即初夏时节。蓬辣滩:地名,在今广东番禺县境内,是一条急流险滩。
榄潭、平澎:指珠江中的两个地方,榄潭在广州市东,平澎在番禺县南。闻鍧雷:形容声势浩大,如雷霆般轰鸣。怪石谽谺:指石头险峻。剑相搏:比喻岩石险峻,好像利剑相互搏斗一样。
百夫:一百人。仆且僵:倒下了。仓黄急唤:急忙呼唤。黄头郎:古代官名,这里借指官员。须臾:很快。修绠(ɡěnɡ):古时汲水用的绳索。中绝:中间断了。一落千丈:形容落差极大。魂飞扬:形容惊慌失措的样子。
磷磷:闪烁貌。啮舟:咬破船身。命如蚶蚬遭沸汤:比喻命途多舛,就像被沸水烫死一样。君欲南征殊莫忙:你准备南下远征的时候千万不要慌乱。
【赏析】
此诗作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诗人当时任广州府同知,正奉命巡视南海诸岛。他经过蓬辣滩时,见急流险滩,感叹人生多艰,于是作了这首诗。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经过蓬辣滩时的情景;第二部分写经过急流险滩时的感受;第三部分抒发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前两句点明时间,交代行程。“恶滩”一词,表明此地水流湍急,十分危险,为下文的描写打下伏笔。接下来写经过这一险滩时的所见所感。“百夫推挽仆且僵,仓黄急唤黄头郎。”意思是说,经过这个险滩时,人们用力推拉,但都因力气不足而倒下了。这时才急忙呼唤黄头郎来帮忙。黄头郎,即差人,这里借指随行官员。从这一句可以看出,经过蓬辣滩时,情况之危急,非同小可。紧接着,诗人用“须臾修绠忽中绝”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急流险滩的惊险场面。“一落千丈魂飞扬”,进一步烘托出急流险滩的危险程度。最后两句则由眼前景物联想到人生的坎坷和不幸。“命如蚶蚬遭沸汤,君欲南征殊莫忙。”意思是说,像蚶蚬那样的命运,被沸水烫死,而你准备南下远行,千万不要慌张。这是在告诫随行官员不要过于担心前方路途的艰险。
整首诗构思新颖,立意高远,语言通俗,感情真挚。诗人以生动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官员经过急流险滩,力不从心,狼狈不堪,而身边的差役却安然无恙。面对这样的对比,诗人没有陷入悲观失望之中,而是以幽默的笔调调侃道:“君欲南征殊莫忙”。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令人赞叹,也反映了诗人高超的艺术修养。